治疗痛经选择中成药效果如何 治疗女性痛经的六大方法

461人浏览时间:2019-04-18 11:44:53来源:痛经

女性痛经是让女性感到很痛苦的病症。女性每个月的生理期一般是五到七天,在这个期间女性的身体比较虚弱,有些女性还会出现痛经,疼起来的时候特别难忍受。那么女性在出现痛经之后该怎么办呢?

按发病原因,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表现在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又称为器质性痛经,常为一些妇科病引发的症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继发性痛经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表现,比如,其通常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出血过多、性交痛或疼痛发生在月经期以外的其他时间,或痛经发生后使用3—6个月的非甾体抗炎药仍不能够缓解疼痛,就是提示有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另外,妇科检查很容易发现引起痛经的器质性病变,腹腔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相反,当没有以上继发性痛经病史的,就可以做出是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目前,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特别是初潮不久后即出现的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相关,也可能是由于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而引起。这种问题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的情况,因为它会使经血流出不畅,造成经血潴留,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引起痛经。

此外,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呈片状脱落,这些脱落膜片在排出前,会引起子宫强烈收缩,排出后则症状会有所减轻,这称为膜性痛经。

对于原发性痛经,一般采取精神心理治疗,特别是对青春期少女。医生或家长应该耐心地告诉她们在月经期间会发生的一些生理性变化,如轻度腰痛、小腹坠胀等,以消除她的恐惧和焦虑,如果疼痛加剧,临时使用去痛片、安乃近等缓解疼痛。

不过,生活中通常使用的镇痛药物虽可解燃眉之急,却不能治本,而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则正可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女性在出现痛经之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是建议女性朋友还是选择一些中成药来进行调理。中成药进行调理能让患者从根本上得到治疗,让痛经这种情况从根本上消失不见。

治疗痛经的方法

一、一般处理

进行必要的卫生常识宣教,消除焦虑、紧张和恐惧,解除精神负担。及时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发育不良、体质虚弱者应设法纠正。开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寒,注意经期卫生。

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为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可于经前3-5天口服消炎痛25mg,或乙酰水扬酸0.3g,或甲氯灭酸250mg,均每日2-4次,可能有显效。

三、针灸治疗

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四、性激素治疗

1、抑制排卵

由于痛经主要发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试服避孕药ⅰ或ⅱ号,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减轻症状。也可口服安宫黄体酮5-10mg/日、炔诺酮2.5-5mg或甲地孕酮4-8mg,每日一次,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连服20-22天,共3个周期。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年较长者均可使用。

2、雌激素

常用于子宫发育欠佳者。每晚服用已烯雌酚1mg,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20天,重复三个周期。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使子宫发育,但应随访。

3、孕激素

治疗膜性痛经。通过补充孕激素,使与雌激素重新恢复平衡,月经期子宫内膜得以按正常情况以碎片状剥脱,可减轻子宫因痉挛性收缩所造成的疼痛,自月经第二十一天起,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5次。

五、止痛解痉

下腹置热水袋,酌服索米痛、可待因或颠茄合剂,必要时注射阿托品0.5mg。最好不用或少用***、***等,以防成瘾。

六、对症治疗

宫颈口小或颈管狭窄病人,试月经前用宫颈扩张器,缓慢地按顺序扩至6-7号,使经血畅流,并能减低宫颈口周围交感神经纤维的感受能力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必要时可连续进行2-3周期;子宫后倾后屈者,可试胸膝卧位,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痛经是由于哪些原因导致的,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关于痛经有哪些治疗方法,希望大家也要多了解。大家可以采用针灸治疗、性激素治疗等等。在日常中做好预防措施会比较好,对治疗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