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455人浏览时间:2019-06-20 11:58:46来源:沈阳精神病医院
害怕一切需要发言、表现自己的活动,不自信,说话声音很小而且结巴,在人多的场合自带“隐身”技能。这,是你吗?明明很孤独,却拒绝别人的聚会邀请;聚会时别人聊得热火朝天,自己插不进话题只能干看着;从来不会主动联系以前的同学朋友,对别人的主动联系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还是你吗?
心理学上,把社交焦虑分成了两种类型:表现型社交焦虑与社交型社交焦虑。
表现型社交焦虑:恐惧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面对着各种眼光的注视,特别是陌生的群体注视,会感觉心里发慌。说话吞吞吐吐没有底气,浑身不自在,没有安全感。
社交型社交焦虑:逃避社交的场合,害怕与人沟通。碰到认识的人会装作没看到,选择性逃避。只有在很熟的人身边,与外界接触才有安全感。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点社交焦虑症
有这么多的人因为焦虑而减少甚至回避社交,难道以后我们的来往就只能通过社交网络这种虚拟的渠道了吗?其实真正让他们感到焦虑的并不是社交本身,而是社交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就像有人害怕坐飞机,有人害怕走夜路,他们所担忧的都是这件事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害怕做飞机是怕遭遇不测,不想走夜路是怕遇到危险,而社交焦虑背后的动机更为复杂,担心的事情也更复杂。
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能明确社交的意义、清楚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在社交过程中找到沟通的方法、对他人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回应…等等诸如此类的细碎环节,才构成了社交这一复杂而浩瀚的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样繁琐、有挑战的事,我们的焦虑其实是必然的,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是正常的情绪。只是这种必然产生的焦虑保持适度才有正面意义。通常,对社交有适度焦虑感的人是更值得交往的人,他们对他人敏感,更善于倾听,也更容易理解和体谅他人。因为适度的紧张水平会更让他们更容易察觉周围的信息变化,而不是只关注自身,变成社交中那个对他人迟钝的家伙。
可是一旦这种焦虑超过了适度的水平,就会变成社交困扰,出现退缩行为。
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呢?
诚如前面所说,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且有很多我们控制不了的环节。有一部分社交焦虑的人正是因渴望较高的控制感而对社交望而却步。
相比社交而言,独自在家打游戏、看电影等一个人能完成的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更为轻松自在,因为可以选择和控制的部分更多。但一次社交活动中,他们可能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即便是跟相熟的人聚会,他们也无法预测和操控对方说什么、对方会对自己的表现作何反应。
更不要提社交中可能会遇到的尴尬窘境,如果话不投机怎么办?如果冷场怎么办?如果产生矛盾和冲突怎么办?
这一系列不能完全由自己控制的问题便是焦虑的来源,他们光是在脑海里想象这些情境就觉得头疼,更难让自己在真实问题出现的时候感到舒适并应对自如。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控制不了局面。来看一看生活中你有没有这些感受:
1、害怕别人注视我超过三秒。
2、害怕聚会,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去之前脑海里会预演流程,担心自己会遇到麻烦,会无法融入。
3、去找老师会在办公室门前徘徊好久。
4、出门在外60%的时间都处在心跳和紧张之中。
5、很少主动联系朋友聊聊天、从来不和和陌生人说话、而且说话特别没有底气,声音很小很小。
6、总有一种感觉,像是自己快被世界遗忘了。
7、内心世界活动丰富,想象力无限强,可从来没人知道。老是给人距离感,常被说成是高冷,实际上并不。
8、总担心很多事情,即使没有发生。
其实,社交焦虑症没那么可怕,你可以学习去克服它。
要学会欣赏自己:认同自己,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更强大,才能无所畏惧面对困难和挫折!
去正视自身恐惧: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事情,你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恐惧,同时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
多去社交场合锻炼:请记住一点:在社交场合的你,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勇敢!
学习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习更多的聊天技巧可以提升自信心,尤其在你面对陌生的客户、伙伴时,不至于让你陷入手足无措的尴尬场面。
沈阳脑康中医院专家提示:如果你正在面对社交焦虑的问题,不必过度担忧,焦虑本身并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焦虑着什么,因此而逃避问题,讳疾忌医,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去回避社交,这样的方式只会让你延长病程,不治将恐深。
上一篇:沈阳如何摆脱抑郁症
下一篇:沈阳抑郁的症状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