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怎么办?按摩手法可帮助缓解
469人浏览时间:2019-05-18 09:46:17来源: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调理不好的话,会造成女性不孕不育,严重影响她们的幸福生活。因此针对月经不调,只有做好积极有效的防治才能缓解这一病症,确保更多患者的健康。那么,月经不调该怎么治呢?中医推出的按摩手法对此有着很好的疗效,其存在四种不用的按摩方法,只要患者结合自身的病症选择最佳的那一种,就能很好的帮助缓解,实现健康恢复。
治疗月经不调的按摩手法:
1.揉小腹部
仰卧,按摩者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小腹部3~5分钟。手法要求频率慢,力度适中。
2.点揉腹部穴位
仰卧,按摩者用拇指点揉气海、关元、大赫穴,每穴1分钟。
3.点揉下肢穴位
仰卧,按摩者用拇指点揉血海、足三里、地机、三阴交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4.点揉腰骶部穴位
俯卧,按摩者用拇指点揉膈俞、肾俞、命门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用手掌横擦腰骶部,以肾俞、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为主,以透热为度。
月经不调的中医分析类型:
1.气血亏虚型
表现:经量少,质稀色淡,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心悸少寐。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中脘、心俞、脾俞、肝俞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2.血寒凝滞型
表现: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摩小腹3~5分钟,以有温热感为宜;然后点揉天枢、大横穴,每穴1分钟。
3.血热妄行型
表现:经量多,色红质黏,烦热口干,面颊红赤。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心俞、肝俞、胆俞、大椎、曲池、太溪、行间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4.肝肾不足型
表现:经期混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肝俞、太溪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用手掌擦涌泉穴2分钟,以透热为度。
5.肝郁气滞型
表现:经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膻中、内关、太冲、肝俞、胆俞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贴心提示
1.缓解精神压力,可从事一些全身运动,多食用一些有减压作用的菜肴,如香蕉、卷心菜、土豆、西红柿等。
2.经期要防寒避湿,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3.滥用或经常大量使用抗生素,对女性而言可致月经失调,最好不要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
4.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所以要果断戒烟。
5.取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的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6.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本品可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出血过多。
虽说月经不调危害性很大,但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正确对待有效的面对就能很好的帮助缓解。而此病中医按摩手法以腰腹部按摩为主,配合远端穴位的点揉,以达到较好疗效。按摩治疗应于经净后1周进行,一般连续治疗至少3个月经周期。如有器质性病变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但一些其他因素如情绪异常、寒冷刺激、节食、嗜烟酒、电磁波等也可引起月经的紊乱,所以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环境也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