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73人浏览时间:2019-06-11 12:25:58来源: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在临床医学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而且其症状表现很是突出,只要细心发现就能做到良好的及时医治,确保患者的最大化健康。那么,当腰椎间盘突出出现后会有怎样的症状表现呢?又有哪些预示此疾病的发生呢?对此本文做出了详细分析,以便患者朋友更好的认识了解,为自身的健康恢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详情介绍如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由于腰椎间盘的负重量及活动度较胸椎为大,腰4~5及腰5~骶1之间,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更大,故最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在腰椎4~5、腰椎5~骶椎1、或腰椎3~4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

若腰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患者可为双侧疼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更加紧张而加重症状,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此类患者疼痛多数为间歇性,少数为持续性,间歇性疼痛经休息,特别是卧床休息后可明显减轻,但容易在轻微损伤后复发;病程长者,其下肢放射部位感觉麻木。

预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大表现:

(1)腰痛、下肢痛:绝大多数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腰背部钝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疼痛多发于下腰椎(最下面的两个部位,即腰4和腰5之间和腰5和骶1之间),受牵连的主要是坐骨神经,疼痛的部位往往都是从腰部开始,沿着坐骨神经的行走方向逐渐向下延伸。从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小腿后侧)-足背(或者足底)-脚趾背侧(或者脚趾掌侧)。

下肢放射痛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腰至足底部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一般可以忍受;另一种是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腰部多采取前屈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疼痛,患者喜欢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在咳嗽、打喷嚏、用力解大便时疼痛加重。

(2)肢体发麻、发冷:在椎间盘压迫到腰部的神经,并牵涉到下肢时,患者自己可以感觉到下肢出现发麻、发冷。

(3)间歇性跛行:腰椎间盘突出后位于椎管之内,占据了椎管一定的空间,使得椎管对脊髓或者神经根产生了一定的压迫,尤其在患者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明显(患者在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腰痛或下肢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症状又有所缓解。有的患者在发病的一开始,徒步行走500米后就感到腰痛和下肢疼痛,经过休息或者下蹲片刻后疼痛缓解或者消失,又可以继续行走,但是,一会儿之后又出现了腰痛和下肢疼痛,需要再次休息,如此反复,症状越来越重。

(4)肌肉麻痹: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神经,使得它对相应的肌肉的支配作用减弱或消失,可以出现相应的肌肉麻痹、无力(发生在小腿和足趾的肌肉较常见)。患者无力翘(或钩)大拇指等。

(5)大小便障碍、会阴部麻木、性功能下降:由于椎间盘突出后位于椎管的中央或者近中央部位,压迫到腰部的马尾神经,使得马尾神经的功能障碍,继而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困难,阳痿、性功能下降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症状。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可以做到更及时的有效诊断,帮助患者更早的医治,更早的实现健康恢复。当然,如果发现此症状后,患者们千万不要慌张,腰椎间盘突出也不是什么大的疾病,只要能够积极面对,采取有效的方法医治,就能很好的帮助缓解恢复。但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其相关护理,做好这几方面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化的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