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出现危害性有五点 正确防治也存在五点

506人浏览时间:2019-05-10 11:00:24来源:脂肪肝

对于脂肪肝,很多人都是不惧怕的,认为此类疾病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只需要调整一些饮食就能很好的缓解康复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脂肪肝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它的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增加肠癌风险、导致肝硬化、肝癌等,这些都是脂肪肝带来的危害性,一定要格外重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医治,才能最佳的健康保障。具体预防措施如下,一起去看看吧。

脂肪肝的危害:

1、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2、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3、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

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够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改造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体。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将会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抵抗力差会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方式将其变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衰退,很容易造成内毒素、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毒害。

4、增加肠癌风险

专家指出,严重的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而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大肠中的胆酸,而脂肪肝最重要的成因便是过多摄取动物脂肪和红肉,不仅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这一情况也会增加致癌物质胆汁酸在肠道的蓄积,进而导致肠癌发生。

5、导致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那就离生命的终结不远了。

脂肪肝的预防措施:

1、限制饮酒

对于非酒精引起的单纯性脂肪肝,虽然不需要绝对禁酒,但也需要限制饮酒,尽可能避免饮酒。如果是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比较重的疾病就需要做到绝对禁酒,以免加重病情。

2、减肥

由于脂肪肝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减肥是消除它的核心任务,肝脏内的脂肪会随着身体的脂肪一起减少。同时也要积极适度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3、避免摄入不必要药物

受伤的肝脏功能减弱,此时再吃大量药物,或者吸入环境中的油漆和氯化物等化学物质,都会使肝脏的受损状况雪上加霜。而且,一旦脂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就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和鱼油类保健品,但绝不能擅自加大药量。

4、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由于脂肪肝的排除毒素、净化血液和排除废物功能大减,因此应尽量少摄入脂肪,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给肝脏一定的休息调整时间。

5、注意饮食营养搭配

脂肪肝患者应注意日常饮食营养搭配,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另外可以多吃些瘦肉、河鱼、豆制品等等,但是患者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吃零食,而且睡前不能加餐。

患有脂肪肝,一定要做到科学防治,这样才能避免危害的出现,影响患者的健康。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脂肪肝在治疗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饮酒吸烟,这样对于病情的恢复很不利。还有的就是注重减肥,因为减肥是消除它的核心任务,肝脏内的脂肪会随着身体的脂肪一起减少。同时也要积极适度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注意饮食营养搭配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个人健康,实现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