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出现症状明显 需切除保健康
452人浏览时间:2019-05-06 08:59:02来源:大肠息肉
大家都知道,大肠息肉如果治疗不彻底,会发生癌变的可能,因此在此疾病的治疗上,一定要多加关注,及时切除,及时切断癌变的可能。再者就是切除后,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做好日常的防护很是关键,无论是饮食,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做好科学有效,再加上定期的复查,就能很好的帮助恢复,实现最大化的健康。那么,具体针对大肠息肉的切除后护理是怎样的?本文对此做出了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话一起去看看吧。
癌症面前人人自危,但对癌前病变,很多人还是缺乏警惕性。老王两年前出现腹泻、腹痛、大便带血的症状。刚开始他很紧张,担心患了肠癌,但肠镜检查发现是长了两颗肠息肉,经切除活检证实是良性的大肠腺瘤性息肉,自此便把“定期复查”的医嘱抛在了脑后。专家指出,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不少患者不够重视,不愿进行必要的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息肉,做了息肉切除的更是不愿再理。这种态度,给肠癌的发生增加了不小的风险。
大肠息肉须切除
肠息肉通俗地说就是大肠壁长出了肉疙瘩。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后者的原因则不明,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恶变的概率较高;而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癌变。通常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尚不明确息肉的性质,一般均当即内镜下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如瘤体太大、生长部位不方便切除,要通过手术等其它方法进一步处理。
“一般内镜下切除息肉并不是大手术,病人甚至不需要住院,息肉切除手术在门诊都能做。”肠镜术既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极为方便的治疗手段。“只有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认息肉的性质以及癌变的概率,为肠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息肉易复发,要定期复查
在息肉很小(直径小于0.3cm)很多,通过肠镜也难以全部发现并切除的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但有些患者的肠息肉一次就切干净了,且息肉经病理检查为良性,这些人对定期复检往往就不太在意。这种态度,对肠癌的预防有弊无利。
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了事了,它可能再度复发,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只要是曾经有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若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三年查一次。但有多个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频密的复查;若息肉根部癌变,必须进一步做外科手术治疗”。
大肠息肉出现后有什么症状?
1、大便不成形:身体将大便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肠道健康与大便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当大便不成形且带有血色、黏性分泌物,很可能是肠道发生病变。同时,大便颜色若发生改变且带有异味,则可能是肠道息肉出现的症状。肠道息肉过多时,大便可能不成形且腹泻较为严重。
2、下腹隐痛:肠道位于下腹,肠道里面发生病变,很可能对小腹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常出现腹部疼痛且愈加严重,尽早去医院筛查是否是因肠道息肉所引起。
3、肛门异常:一些严重患者会在肛门处生长息肉,这些息肉与痔疮相似,如果不加以区分,很难分清,且息肉触感较柔软。
大肠息肉不同于其他的疾病类型,它的恢复期很慢,而且还易复发,是一种很难治愈的严重疾病,要想切除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就要注重后期的日常生活护理,做好这方面才能有效的避免危害,创造更大的健康生活空间。如果你对大肠息肉还有其他什么不了解的地方,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那里有更多关于此类疾病的信息,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健康新体验。
上一篇:患有大肠息肉康复需要注意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