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会恶变成癌 需要做到及时防治
449人浏览时间:2019-05-05 14:18:00来源:大肠息肉
很多疾病出现后,患者们都是以不重视的态度放弃医治,久而久之造成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癌变。就像我们最常见的大肠息肉就是这样一个易发生癌变的疾病类型,在出现后只有及时的防治,才能更好的消除这种不利的影响,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生活。那么,究竟息肉恶变成为癌需要多久呢?如何有效处理?本文对此做出了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话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息肉恶变成为癌需要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从腺瘤向癌转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大肠粘膜细胞中癌基因(如APC基因、K-ras基因等)与抑癌基因多种突变的累积形成了病理改变的生物学基础。还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
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据研究报道,扁平腺瘤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一般的隆起性息肉。故一般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腺瘤类型。p53和p21在扁平腺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提示大肠小扁平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大肠息肉样腺瘤有较大区别。大肠息肉样腺瘤体积越大,其恶性趋势越明显。但扁平腺瘤有可能在早期即可恶变成为平坦型早期大肠癌。
指源于结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极少侵犯肠壁深层,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亦称匍行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生长初期因其与周围黏膜无明显差别,黏膜表面只可见稍充血、粗糙或小颗粒状隆起,故内镜下常易漏诊。但用靛胭脂或美蓝黏膜染色后可有助提高诊断率。有动态研究表明,其良性病变可在3年内发展为进展期大肠癌,故早期诊断并治疗LST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风险。
那么,如果发现了息肉,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1、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2、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腹膜返折以下的经肛门局部切除,腹膜返折以上的应开腹切除或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
3、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
4、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大肠息肉疾病的出现,一定要做好科学的防治,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化的保障个人健康。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有效医治大肠息肉,那就请到专业的正规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忙,把自己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做个详细的解说,根据这些医生就会为你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帮助你更好的恢复健康,更好的拥有美好未来。
上一篇:得了大肠息肉会出现五种症状表现
下一篇:大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