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调理痛经?有何秘方?

481人浏览时间:2019-04-16 08:31:34来源:痛经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针对痛经的治疗方法,具体要选择哪一种,需要遵循患者的意见,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帮助快速缓解,实现健康。而对于推崇中医调理痛经的女性来说,哪些秘方可靠呢?中医是如何进行调理的呢?针对这一点,小编通过多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详细介绍,以帮助痛经女性更好的消除这种疾病影响,享受健康的生理期生活。

中医怎么调理痛经?

少食酸

酸性食物有固涩收敛的作用,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患者应避免在经期食用酸性食物,包括米醋、泡菜、石榴、青梅、芒果、杏、李子、柠檬等。

忌吃辣

部分因盆腔炎而导致痛经的患者,为燥热或湿热型体质,往往月经量多或伴有经期延长,吃辛辣温热或刺激性强的食物,会加重盆腔充血和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使痛经加重。所以忌食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榴莲及辛辣调味品等。

中医按摩简单实用

平躺在床上,两腿弯曲,从上腹部向下推,反复5~10次;用掌根在腹部顺时针按摩腹部5~10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在肚脐周围反复旋转按摩3~5分钟,使之产生温热感;从大腿内侧、脚髁骨内侧到脚骨的沿线,用手掌根部及手指指腹按摩,能消除下腹部紧张,尤其是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三阴交),对消除痛经极为有效;从肚脐以下,约四指宽度距离的下方,到阴毛际的边缘,也是按摩痛经的有效穴位。将四指并拢,用中指慢慢做指压,能消除痛感。

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三阴交),对消除痛经极为有效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三阴交),对消除痛经极为有效

改善生活习惯收效快

经期应少喝咖啡、茶、可乐,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切忌饮酒。经期应注意保暖,洗热水澡能加速血液循环,让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松弛。要保证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控制情绪,让心情放松。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是避免游泳、滑水等水上运动。但也不要久坐不动,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适当散步,做些简单舒缓的体操动作,如瑜伽中的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于改善痛经。

中医治疗女性痛经的秘方:

一、气滞血瘀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刺痛或绞痛,拒按难忍,上连两肋,经血夹肉膜样块状物,一经排出则疼痛减轻,经量或多或少,伴有心烦急躁、乳房作胀等症。

益母红糖蛋

益母草30g与红糖适量加水煮30分钟,去益母草,打入生鸡蛋1个煮熟即可。经前7天开始每天1次。

红花甜白酒

红花100g加白酒500g,放适量红糖浸泡1个月,经前开始服用,每天1次,每次10毫升,连服7天。

二、阳虚内寒型

症状

常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黑夹块,月经后错,喜温喜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等。

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黑夹块,月经后错,喜温喜按

当归羊肉汤

羊肉500g切小方块入砂锅中,加当归20g、生姜30g、大蒜10s.花椒及盐少许,放适量水煮6小时即可。

肉桂牛肉煲

牛肉500g切小方块入油锅中,加入草果2个、八角5个、肉桂20g、干姜1块,花椒2g后反复炒至牛肉水分收干,加红糖、酱油、盐及水入砂锅中炖6小时即可。

三、寒湿凝滞型

症状

多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但按之则痛甚,喜食温饮,肢体困重,平素白带清稀量多等。

胡椒红糖蛋

红糖50g加水煮化,打入鸡蛋 1只,加胡椒粉工小匙后煮熟鸡蛋 即可。

腐乳干姜片

干姜500g去皮切片,加盐后微晒干,放入豆腐乳汁中腌10天即可食用。

四、湿热下注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灼痛刺痛,拒按坠胀,色红质稠有块,经期提前,伴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结,带下量多色黄等。

绿豆苡仁粥

绿豆100g、苡仁100g、糯米100g加水及盐煮2小时即可食用。

中医调理痛经,要少食酸,忌辛辣,还要注意注意保暖,保证休息,控制情绪等,这些都能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帮助痛经女性缓解病痛。除了这些,中医还推出了四种针对性的缓解治疗痛经的方法,只要女性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就能帮助快速消除这种病痛,享受健康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