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疝气?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489人浏览时间:2019-03-31 15:25:33来源:疾病大全
刚出生的孩子,由于身体各项机能没有很好的恢复,往往会出现各种疾病,就像有的孩子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一旦发现后,就要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那么,究竟小儿疝气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由哪些原因引起?如何做好预防呢?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
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患病原因: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
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
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
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小儿疝气的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
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
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疝气的鉴别诊断方法:
1.小孩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则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机率大。
2.小孩出现剧烈的呕吐,发热时,则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机率大。
3.有时有肠阻塞现象;则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机率大。
4.假如小孩出现血便时,则小孩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机率大。
小儿疝气的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引起小儿疝气的原因很多,只要合理的规避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孩子带来健康的身体,享受快乐的生活。同时,小编还要提醒广大家长一点,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还要做好日常护理,以便孩子更早的摆脱这种疾病痛苦,让他们享受欢乐,轻松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