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情绪器官,且看胃如何影响情绪引发胃肠道疾病!
428人浏览时间:2023-10-31 09:50:37来源:兰州胃肠医院
胃是情绪器官,
且看胃如何影响情绪引发胃肠道疾病!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胃肠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会直接影响胃功能。早在 1915 年,有影响力的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 (Walter Cannon) 就指出,动物在受到惊吓时胃功能会发生变化。人类也是如此。情绪影响着胃肠道功能真不是说说而已。
胃肠道容易“情绪化”
兰州中医胃肠医院胃肠科主任叶金梅诠释:胃肠道是已知的对情绪变化最敏感的部位,有的胃肠道症状可能并不是胃肠道病变导致的,而是受到了情绪影响所致。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人体内的自主神经支配着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有点“自动化”的意思,不需要人为操控这些生理活动,也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举个简单例子,心跳、呼吸是自动运行的,我们不可以用意识让它们停止。 而情绪和大脑的高级中枢对应,可以影响人的自主神经活动,比如人在紧张、害怕的时候,会不受控制地心跳加速、出汗等。
其次,胃肠道拥有仅次于中枢神经的神经细胞数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所以,胃肠道对情绪变化敏感,随着情绪的波动,胃肠道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化”反应。
什么是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非常普遍。大约 20% 的成年人和青少年患有肠易激综合症 (IBS),这是一种腹部不适或疼痛与排便习惯改变密切相关的疾病。这些可能涉及慢性腹泻和便秘,或两者兼而有之。
IBS 是一种所谓的功能障碍,因为虽然它的症状使人衰弱,但肠道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它是根据症状而不是特定的诊断测试或程序来诊断的。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可能会经历严重的疼痛,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的亚型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全世界约有 500 万人,澳大利亚有超过 75,000 人患有这些疾病。这与炎症性肠病 (IBD) 相反,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对正常肠道细菌反应过度的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出血、腹泻、体重减轻和贫血(缺铁)有关,并可能导致死亡。它被称为器质性肠病,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由肠壁炎症引起的明显病理变化。
患有肠道疾病的人每天可能需要上厕所 20 到 30 次。他们还遭受可能影响他们的家庭和社交生活、教育、职业和旅行能力的痛苦。
许多人因疾病改变生活的方式而感到焦虑和抑郁。但研究还表明,那些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人更容易患上肠道疾病。这是脑-肠相互作用的重要证据。
大脑如何与肠道对话
大脑和肠道通过神经、荷尔蒙和免疫信息网络不断地相互交流。但是,当我们承受压力或肠道出现慢性炎症时,这种健康的交流就会受到干扰。
压力会影响肠道内细菌的类型,使我们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并可能对有害细菌更具吸引力。它还会增加肠道炎症,增加感染风险。
慢性肠道炎症可能会降低我们对积极情绪的敏感度。当我们因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而生病时,我们的大脑会通过称为神经可塑性的过程重新布线,这会改变神经信号之间的连接。
焦虑和抑郁在患有慢性肠道问题的人中很常见。大约 20% 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表示长时间感到焦虑或忧郁。当他们的疾病发作时,这个比率可能超过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