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来源有“三段式” 需要格外关注

441人浏览时间:2019-06-12 09:47:46来源:便血

很多疾病的出现,都有一定的阶段式之分,要想更好的区分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全面了解。要知道,便血往往只是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下消化道(自小肠上段至肛门)出血的表现,便血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疾病的“真凶”,在我们的下消化道中,这些 “真凶”一般都是分三段出没的。具体是怎样一个过程,本文对此做出了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话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肛门段

首先被列入的就是肛门疾病“团伙”,因为它们是便血最常见的惯犯。其中又数痔疮“犯罪”频率最高。痔疮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俗话有云“十男十痔、十女九痔”,痔疮常引起大便表面和卫生纸上小量鲜红色血液,这种出血一般由于硬的大便勉强通过肛门,损伤痔疮充血的小静脉所致,出血量不多,往往只有几滴,以不痛居多。肛裂和肛瘘是肛周另外两个较常见的疾病,可出现便后小量滴血,一般都会伴有便时或便后较剧烈的疼痛,肛瘘还可见肛门周围有反复的流脓口,周围红肿,热痛。要强调的是,有肛门疾病时并不能排除其他原因的便血,还是需要做些检查予以排查。

2、结直肠段

结直肠就是老百姓平时说的“大肠”,是癌症高发的一个部位。结直肠癌是便血的常见病因,国外统计约占便血就诊病例的30%~50%,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除便血外,大肠癌的症状还可有下腹痛、拉肚子、便秘、大便变细、便中带鼻涕样粘液、里急后重等不适,到了晚期病人还可以出现消瘦或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 肠息肉病也是便血的常见原因,特别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肠息肉的出血量一般不大,常常是少量的血液附在粪便的表面,没有其他症状。肠息肉大部分在内镜下电切除即可,不用住院和手术。 结肠血管发育不良,又称结肠血管扩张,是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或慢性便血的常见原因,只是偶尔小量便血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出血量大就需要内镜下止血治疗了。 急慢性肠炎也是便血的一个常见原因。慢性结肠炎的患者还常有拉肚子、肚子痛等不适,身体情况一般都比较差,消瘦,长期低热等,部分还可出现抑郁等精神症状。急性肠炎如痢疾、阿米巴病等,一般都是饮食不洁导致的,也可出现便血,还伴有明显的腹泻。在老年人中,缺血性肠炎可以是血性腹泻的一个原因,该病也可见于经常服用避孕药的年轻女性。

3、小肠段

小肠可以说是人体最长的器官了,大约有4、5米长。不少便血来源于小肠,最常见的是小肠肿瘤,恶性略少于良性,约占整个肠道肿瘤的2.5%。出血常是小肠肿瘤的首发和唯一症状,老年人小肠肿瘤合并出血,要警惕恶性的可能。

这些就是便血出现的三段式,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特点,能够真实的反应出便血的真实情况,进而寻找最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帮助缓解恢复。如果你对便血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那里有关于此类疾病的更多信息介绍,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健康保障,助你轻松摆脱困扰,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