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该怎么判断 便血要补充什么营养
409人浏览时间:2020-01-14 16:28:26来源:便血
很多人平时可能偶然会出现大便出血的症状,而出现这种情况,多提示患者的健康出现了异常,专家表示,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因此还需选择对症的方法来治疗。大便出血该怎么判断?要补充什么营养?要想明确大便出血是什么引起的,还需根据自身的症状加以判断。
大便出血该怎么判断
1、脓血、黏液血便
长期地大便出血,很可能是因为肛肠疾病的影响,如果出现脓血、黏液血便,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的疾病是直肠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肠道感染性疾病。
2、黑便
黑便也称为柏油便,患者往往会出现黑色或棕黑色大便的情况,这种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3、鲜血便
如果便血是鲜血便的话,多与一些肛肠外部疾病有关,这种情况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见的疾病是痔疮、肠息肉等肛肠疾病。
便血患者要补充什么营养
1、不管因为便血的原因是什么,患者都应该重视日常中的调理。在日常饮食中应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因为慢性肠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饮食、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
2、如果便血患者本身就有慢性结肠炎的话,那么一旦发作,还需在饮食上多注意调理,以使肠道得以休息。便血患者食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又可使腹泻加重,所以油炸、烹调、油煎及肥肉类和食用油应控制用量。
大便出血该怎么判断?补充什么营养?便血的原因很复杂,危害更是明显,早期进行治疗的话,一般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而且便血也不排除是恶性疾病导致的,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让小病发展成大病,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在治疗期间,建议患者期间的护理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