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肠癌病例 给你治病的信心

515人浏览时间:2019-06-11 17:35:31来源:大肠癌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人们提起癌症的话,内心都是十分的恐惧和担心的,的确近些年癌症发生的几率是明显增加的,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大肠癌就是常见的癌症之一,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大肠癌的例子,帮助更多的患者找到治病的方子,好的机会就在你的眼前,让我们一起来努力,不懈的坚持,让更多的患者做好大肠癌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病例1

赖某,男,50岁。5年前因“大便带血3个月”在我院肠镜检查发现“直肠绒毛状腺瘤”,行局部切除。之后每年定期检查肠镜,均发现大肠息肉,均予以肠镜下摘除。其母亲6年前死于“子宫内膜癌”,姐姐3年前死于“结肠癌肝转移”。

病例2

李某,女,67岁。1993年因“左锁骨上淋巴结腺癌转移”原发灶不明确,在我院行姑息性化疗和局部放射治疗。1994年发现原发肿瘤为升结肠癌,行肠癌切除和全身化疗。1999年和2000年分别发现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分别给予手术切除和全身化疗。2001年出现“盆腔复发合并骶骨侵犯”,行局部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2006年发现“横结肠癌”,接受手术和化疗。迄今坚持密切随访,2010年1月复查未见复发转移情况。

大肠癌是起源于大肠粘膜的恶性肿瘤。大肠上连小肠,下接肛门,是储存大便的器官。按部位分为近侧的结肠和远侧的直肠,分别长约1.5米和12-15厘米。因此,大肠癌也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我国直肠癌比结肠癌多,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资料显示直肠癌占大肠癌的65%。

究竟大肠癌离我们有多远呢?在西方发达国家排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第二位。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也以每年4.2%速度递增,高于全世界平均2%的递增水平,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由80年代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据卫生部权威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经取代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1/5的人口死于恶性肿瘤相关性疾病。而大肠癌是其中突出的例子,形象的说,我国每3分钟新发1名大肠癌,每5分钟1名大肠癌病人死亡。因此,它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那么,大肠癌是否可以预防呢?有事实为证,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反,美国的大肠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近年来正在逐渐下降,正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大肠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消除各种致癌因素的结果,因此大肠癌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有效预防的。

只有我们明确了大肠癌的致癌因素,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究竟哪些是大肠癌的致癌因素呢?科学研究证明,大肠癌的发生是环境致癌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许多大肠癌病人都有家族患癌的记录。研究表明,一代亲有1例大肠癌,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3倍;有2例大肠癌,风险增加9倍。一些大肠的良性疾病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会发展为大肠癌。比如炎症性肠病,包括克隆氏病、溃疡型结肠炎等。其中的3%~5%会发生大肠癌,如果肠炎病史超过20年,发生癌变机会达12.5%;30年时,癌变率达40%。某些遗传性大肠良性肿瘤的病人拥有更高的大肠癌罹患风险,包括家族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人群。

前者以大肠粘膜出现成百上千的良性息肉为特征,具有很强的遗传性。通常患者20岁时这些良性息肉开始癌变,40岁时大部分发生癌变,50岁后全部癌变。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家族成员具有很高的大肠癌罹患风险,并且出现一代比一代年轻患病的趋势。值得庆幸的是,70%的大肠癌都是由良性的腺瘤发展而成的,有着10-15年不等的良性癌前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在发展成为恶性肿瘤之前,通过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通过肠镜等手段摘除这些良性息肉,发现并消除这些癌前疾病,达到预防大肠癌发生的目的。病例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男子有明显的家族患癌的倾向,母亲和姐姐均死于癌症,其本人也及时发现大肠息肉,通过定期肠镜检查摘除了息肉,消除了罹患大肠癌的隐患。

仔细的看完上面介绍的这个例子过后,大肠癌的发生实在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得。为了让大肠癌患者的健康得以保证,我们不得不用这些方法,让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锻炼。疾病发生实在是一种不幸,但是我们可以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平时应该多多的做好疾病的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