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肠癌的西医治疗方法
527人浏览时间:2019-04-19 15:51:22来源:大肠癌
大肠癌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这种疾病是肿瘤性质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危害性比较严重。随着病情的严重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所以了解如何治疗大肠癌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大家知道大肠癌有哪些并发症吗?西医如何治疗大肠癌呢?
大肠癌的并发症
1、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
2、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
3、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肠膨胀、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血症
4、穿孔:当癌灶呈深溃疡穿透肠壁时可发生穿孔。
5、当肿瘤浸润或压迫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根(腰骶丛)时还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或闭孔神经痛。
那么,该怎样预防大肠癌这种疾病呢?
一、锻炼身体:这对于疾病的预防可是一个良好的事情,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保证排便的通畅,经常运动的人,不但看起来更年轻,而且不容易得癌症,尤其是大肠癌,所以平时应该多运动,减少疾病。
二、改进饮食:日常应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均衡食物营养,摄入充足的营养,摄入新鲜蔬果等富含丰富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类的食物,能够达到营养的补充的效果,应该尽可能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类的食物,以免由它们而产生的致癌物质,诱发疾病的出现。
三、定期检查:检查是每一个时候都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容易发病人群,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尤其对于肠道的炎性疾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时的进行检查,保证排便功能的正常,以免进一步蔓延。
大肠癌的西医治疗
1.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手术原则: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各种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出现。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手术仍是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大肠癌手术的基本原则与肿瘤手术的基本原则一致,概括起来说,就是根治性、安全性、功能性三性原则,其中,在肿瘤能够切除的情况下,首先要求遵循根治性原则,其次考虑到安全性,最后才尽量考虑功能性原则。
手术治疗:
①大肠癌的手术方式:
a.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指肿瘤所在区域的部分肠壁切除,适于局限于黏膜或黏膜肌层的早期浅表型结肠癌及良性肿瘤。部分位于黏膜肌层和位于黏膜下层的恶性肿瘤,其中少数病例可能已存在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仅作局部切除术可能达不到根治要求,此类病例应审慎采用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切除范围可包括肠壁全层,切缘距肿瘤不少于2cm。亦可以经内镜作黏膜切除,或经扩肛行黏膜层、黏膜下层和部分肌层的切除。
b.肠段切除术:肠段切除术指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一定长度的肠管,一般要求上、下切缘距肿瘤不应小于5.0cm,肿瘤肠段切除应包括相应的系膜切除,即达到dl的要求。适用于较大的良性肿瘤以及部分限于黏膜下、浅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癌肿。
c.根治术:根治术或绝对根治术是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清除区域淋巴结,而组织学检查的各个切缘均无癌残留者。
d.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适用于邻近脏器受侵的病例,常作为根治性术式应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癌瘤侵及其他脏器,可能出现梗阻或穿孔,或已形成内瘘,且术后生存预期较长者,即使已发生远处播散,仍可行姑息性联合脏器切除术。
e.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绝对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指肉眼见有肿瘤残留者。如已存在腹膜、肝及非区域性的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无法行全部转移灶切除的情况。相对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或相对根治术),虽为根治性术式,术中肉眼判断肿瘤亦已切除殆尽,但术后组织学证实有切缘、肿瘤基底残留或清除的最高一级淋巴结已有转移者。
2.大肠癌的放射治疗
(1)治疗分类:根据治疗的性质和目的,放射治疗可分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
①术前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已逐步得到肯定。
②术后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死亡的病人中约一半死于局部复发。如直肠癌手术后盆腔、吻合口、会阴部等的局部复发,在ⅱ期病人术后可达20%~40%,在ⅲ期病人则可高达40%~70%。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局部复发仍是大肠癌研究的重点。目前,虽然对术后放疗的疗效各家报道还不一致,但直肠癌手术后联合放化疗仍是标准的辅助治疗方法。
一般认为,术后放疗开始早者效果较好,以在术后2个月内开始为好。ⅰ期病人由于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故无必要再加用放疗。ⅱ、ⅲ期病人,尤其是病灶外侵明显、有较多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有局部残留者,常需作术后放疗。
③“三明治” 式放射治疗:术前日或术晨一次照5gy,使癌细胞活性减弱,然后手术,如术后病理检查属dukes b或c期则术后再放疗45gy/5周。也可术前予15gy/5次,术后对dukes b或c期病人再予40gy/20次。mohiuddin报道“三明治”式治疗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78%,与单纯手术组的34%有显著差别。近年,由于认为前后治疗间隔时间较长,缺乏完整性,且放射剂量不易掌握,此方法有应用减少的趋势。
(3)肛管癌的放化疗:肛管癌中约85%为鳞癌,而鳞癌对放化疗均较为敏感,化疗药物中如5-fu、丝裂霉素(mmc)及顺铂(ddp)等已被证实有放射增敏作用。鉴于此,目前在欧美国家“放化疗”已成为肛管鳞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放射反应及其处理:放疗后应每隔2~3个月随访1次,进行常规检查,以了解放疗后的反应、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术前放疗剂量≥40gy时可使会阴部伤口愈合有明显推迟,但愈合质量没有改变。wassif等报道的一组随机试验的结果认为术前放疗的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都等于零。如果放疗时能够充分地遵守分次、分割剂量、剂量一体积效应等放射生物学的基本原则,术前放疗几乎不会有并发症,同时也不会由于术前放疗而增加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
术后放疗可使会阴部瘢痕硬化或有轻度的小肠炎、膀胱炎,对症处理后一般均可缓解。
3.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大肠癌根治术后,约40%的患者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这些复发转移的患者中20%~30%为局部复发,50%~80%为远处转移。一般结肠癌容易发生远处复发,而直肠癌易于局部复发。大约80%的远处转移患者,病灶限于腹部,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肝脏,其次是肺、骨和大脑。小于15%的患者发生单一部位的复发转移肿瘤、且有再次根治切除的可能。局部复发灶应视病变累及的范围选择是否再次手术以及决定手术的方式和范围。肝转移的病人如除肝以外无其他部位复发或转移,肺转移的病人如除肺以外无其他部位复发或转移,则视转移灶的数目和范围决定能否手术,并加用化疗等综合治疗。一般情况下20%~30%的肝转移灶和10%~20%的肺转移癌可经手术切除。在大多数报道中,其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是20%~30%。因此随访中发现肝和肺转移癌也应视情况争取手术切除。对无法切除者如化疗后有效,部分病人可能仍可获切除机会而治愈。
(1)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治疗:文献报道,一般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在1/3左右。
(2)肝转移的治疗: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文献报道40%~50%的大肠癌可发生同时或异时的肝转移,其中20%~25%的转移灶仅限于肝脏。虽然以往的文献报道肝转移发生后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不超过18个月,但近年来由于综合治疗的应用以及化疗药物的发展,积极治疗大肠癌的肝转移后仍能获得35%左右的5年生存率。
(3)肺转移的治疗:肺也是大肠癌腹腔外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在全部大肠癌中,肺转移占10%~20%。肺转移常伴有全身转移。x线检查对肺转移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ct检查可正确估计肺部病变的数量和位置,纤维支气管镜检毛刷或针吸活检则可明确病理类型,痰细胞学检查也可提供参考,但阳性率较低。
(4)卵巢转移的治疗:卵巢转移也是女性大肠癌患者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属于广义的krukenberg瘤。文献报道,大肠癌术中及术后随访中发现卵巢转移的机会为 3%~25%,其中术中肉眼观察及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的同时卵巢转移各占2%~5%,而异时性卵巢转移占3%~8%。半数的大肠原发肿瘤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占25%。b超、ct、mri检查可以在术前和术后随访中发现卵巢转移,但仍能漏诊较小或较早的转移灶,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大肠癌的一些并发症,大家需要重视了解。大肠癌是常见的一种病症,正是因为很常见所以发病率是很大的。大家在生活中需要做好预防保护的措施。调理好饮食、多做运动。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自己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从而保证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