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真的要切除吗?怎么判断?

512人浏览时间:2019-06-03 13:23:07来源:大肠息肉

如今,人们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是想着提升生活的品质,然后拼命的背后却给身体健康带来了损害,大肠息肉的问题让更多人很无奈,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是你值得收藏的。大肠息肉真的要切除吗?怎么判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内容介绍,寻找到真正有效的答案,好的机会已经为你带来了,我们就来针对大肠息肉做出详细的判断。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7人被确诊为癌症。数据背后,潜藏着人们“谈癌色变”的这一事实。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现象就是,凡是与癌搭上边的事物,人们都避之如蛇蝎。比如:大肠息肉。

“我大肠上长了一块息肉,医生能不能赶紧帮我切掉?”无论良恶性,只要发现有息肉,许多人选择的做法就是立马切除。他们以为,与其担惊受怕,担心息肉会恶化成癌,不如趁早除之,将其扼杀于“摇篮”里。这是许多人对息肉的误解。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适宜切除,切错了,甚至有可能造成穿孔、大出血或并发症等不良后果。

息肉不论良恶性,一律切除?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

虽然有良性恶性之分,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需要切除,有的息肉切除了甚至会有坏处,比如造成穿孔、大出血或并发症等不良后果。

切除与否,因息肉而异

什么是息肉?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

简单来说,息肉就是一种组织上皮表层覆盖的隆起型病变,常见息肉有子宫息肉、宫颈息肉、喉息肉、鼻息肉、大肠息肉、胃息肉、结肠息肉、胆囊息肉等。息肉能否切除,如何切除,因息肉而异。

息肉有良性、恶性之分,其中良性息肉危害不大,无需太过在意。比如,胃息肉可以通过内视镜基本判断其良恶性,如果是良性,忽视即可,如果疑为恶性,待确诊后则需手术切除。

相较于胃息肉,大肠息肉就要复杂得多。在日本,如果是10mm以下良性大肠息肉,可直接在内视镜下切除;如果是10mm以下恶性大肠息肉,则需要住院进行手术切除;而如果是10mm以上大肠息肉,不论良恶性,都得住院,手术切除。

另据了解,大约7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腺瘤为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而大肠息肉转变大肠癌过程为5—10年。可见,内视镜下诊断是否为腺瘤至关重要。

如果是癌,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如果是腺瘤,当场可通过内视镜切除,并将其做病理分析。为什么切除了还要做病理分析呢?这是因为在内视镜下切除的息肉,只能切除既定层段,而无法完全切除。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说明里面还有癌,需要手术才能完全切除。当然,如果结果显示为良性,就不用管它了。此外,,腺瘤虽为良性肿瘤,但也应及时切除,因为若对其放任不管,则有癌变的可能性。

听了上面分析的这么多的细节,大肠息肉真的要切除吗?针对这个问题,你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是早期的话,你可不选择手术,利用药物治疗就能达到一定的治愈效果,可是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的话,大肠癌的话,则应该早点做出准确的判断,早点做手术对于疾病控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