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小儿癫痫需正确认识三误区 还要做好家庭教育
488人浏览时间:2019-05-29 19:43:29来源:癫痫医院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所患的癫痫疾病不是很了解,往往在治疗的时候会步入误区,造成病情的不利恢复,只要正确的全面了解这些认识误区,才能确保小儿癫痫患者的有利康复。此外,家长们还要做好患儿的家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辅助科学方法更好的实现健康恢复,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以下是具体的误区和家庭教育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话一起去看看吧。
远离小儿癫痫需认识的“三误区”!
误区一、突然发呆眼神空洞只是走神
提起癫痫发作,人们总是想到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尿便失禁,即所谓的癫痫大发作。其实癫痫还可以有其他多种类型的发作方式。上小学的明明经常突然发呆、动作停止、眼神空洞、对外界无任何反应,好像在做白日梦,几秒钟后即完全恢复常态,有时一天发作几十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被认为上课时老走神,老师的罚站、训斥和家长的打骂成了亮亮的家常便饭。后来亮亮被医生诊断为“小儿癫痫:失神样发作”。经过正规的治疗,亮亮的症状几天后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还有些病人癫痫发作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感觉障碍,甚至出现精神异常。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间断的、发作性的异常行为,无论什么症状都应该警惕,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
误区二、“偏方”用药能去病根
药物治疗是治疗癫痫的首选手段。多数癫痫患者经合理用药都能够得到完全控制。但相当一部分患儿家长存在错误认识,使疗效降低、甚至治疗失败。常见的错误认识包括:有的人认为西药有明显副作用,长期服药会变傻。其实绝大多数是癫痫控制不力引起脑功能损伤所致,正规的抗癫痫药物并不会导致呆傻。还有的家长认为所有的药物都无效,频繁换药。要知道,多数抗癫痫药物起效较慢,三天两头换药难以判断真正的疗效。甚至一些人盲目迷信“偏方”,认为偏方能够根治,其实绝大多数所谓的抗癫痫偏方或纯中药制剂中都混合了一种或几种西药。
误区三、孩子要少参加日常课外活动
在社会上,包括患儿家长,许多人对癫痫患儿的日常护理和教育态度不正确。有些家长害怕出现危险,过分限制孩子的日常活动,如不能看电视、不能踢足球、不能游泳,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乐趣。
癫痫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怎样的?
1、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要把孩子看得与众不同。
因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思想会逐渐渗透到孩子的思维里。如果家长一开始就觉得孩子与正常人不一样,时间久了,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是和周围的人是有差异的。会看不起自己,造成自卑心理。反之,家长正确的态度与思想观念,也会逐渐影响到孩子,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自卑抑郁的发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2、不特殊对待,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对于癫痫患儿的教育,就要从小让其成为他(她)所属群体中的一员,培养社交能力。
不要对患儿特殊对待,让患儿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积极鼓励患儿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尤其是自身动手能力的活动。尽量让小孩过集体生活、上体育课、与伙伴游玩等。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增强自我认识,帮助患儿扩大兴趣范围,增强社交适应能力。但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危险性大的活动。
3、在孩子的各种学习过程中,尽量满足孩子的兴趣。
癫痫患儿因为疾病和用药的原因,反应与正常孩子有差异,家长要正视这一点,切不可苛求孩子,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
4、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
要让孩子认识到抗癫痫治疗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期间自己可以做到按时,按量的服药。
5、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正确的认识误区,才能避免治疗的不正确和不科学,做到良好的防治,有效的保障患儿健康。还有要注意的是。在癫痫患儿的诊疗、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具有和医生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提高全社会对癫痫病和癫痫患者的科学认识,才能够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使绝大多数癫痫患儿获得与正常同龄儿一样的童趣和人格,拥有美好的将来。
下一篇:一旦癫痫发作 急救方法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