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中医是怎么总结的?

515人浏览时间:2019-05-17 10:00:40来源: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不同,在对疾病的病因分析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就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来说,它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是其主要临床特征,本病因月经调节机制失常,以致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一系列症状。中医对此进行了三种不同的病因分析,有兴趣的话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

1、肾虚血瘀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水火之宅,藏精主骨生髓而主生殖,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月经产生及孕育胎儿均与肾气密切相关。肾气为肾精所化,包括肾阴、肾阳两个方面。“肾为月经之本”,经水出诸肾”。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房事不节,或惊恐伤志,或早婚多产,损伤肾气,肾气不足,生精化气生血功能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满溢不多,遂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若肾阳不足,阴寒内生,寒滞胞脉,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若精亏血少,水不涵木,则肾虚肝郁,因虚致郁,因郁致瘀,则出现月经稀发、量少、闭经、不孕、多毛、痤疮等。有学者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根本病机,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失调是其发病的主要环节。

2、脾虚痰湿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及水湿,升清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生痰之源。若素体肥胖或恣食肥甘厚味,或饮食不节,或忧思过度,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气血乏源,水湿代谢失常,则停聚为痰;肾又为生痰之本,若肾阳虚,命门火衰,气化失司,津液代谢失常,或脾土失于温煦,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流注下焦,壅塞胞宫,遂致月经后期甚或闭经、不孕。或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而致不孕;或痰湿脂膜积聚体内蕴结,而致体胖多毛。

“若是肥盛妇人,享受甚度,恣于酒食,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用……导痰汤之类。”“痰积久聚多……经络为之壅塞,皮肉为之麻木,甚至结成窠囊,牢不可破,其患因不一矣。”认为,本病病机是肾天癸冲任轴的平衡关系失调,涉及肾、肝或脾多脏器,平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蒸腾下焦津液,水湿津液聚而成痰,痰湿阻滞胞络,经水不行,故出现闭经、不孕等。本病为虚实夹杂证,脾肾阳虚为本,痰湿阻滞为最终表现。

3、肝郁脾虚

情志不遂,郁郁不乐,或恚怒伤肝,肝疏泄不及或太过,均致气机失调,气滞则血结,胞脉闭阻,经血不能下达,则经闭腹大,状如怀子。日久,肝郁克伐脾土,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液内停,聚而成痰,痰湿壅塞胞脉胞宫,则不能摄精成孕,故不孕。壅于肌肤则肥胖、多毛。本病最主要的病因为肝郁,肝木乘脾伐肾,脾肾两虚,水湿内聚为主要病理变化,肝郁化火或心肝火旺为又一变证。

脾虚痰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关键:

中医认为脾虚痰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关键。脾虚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而经调。

反之,“脾为生痰之源”,若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或劳倦思虑过度,伤及脾脏,脾失健运,水精不能回布,反化为饮,聚湿生痰,气机不畅,冲任不通,生化机能不足,痰湿脂膜下注,蕴滞胞宫,则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少、闭经、不孕等;或痰湿脂膜积聚,蕴结体内,浸渍四肢、肌肉,则形体肥胖,多毛。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就是肥胖,而肥胖的主要发病原因即为痰湿停聚,痰湿的产生与脾肾阳虚有关。脾正常运化水湿之功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湿聚成痰,停于少腹胞中,而致卵巢增大,包膜增厚。

这些就是中医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但总得来说较为严重的发病因素就是脾虚痰湿,只要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点,就能很好的降低疾病发生率,确保更多人的健康。而针对此类疾病的医治,中医也推出了各种不同的中药处方,希望患者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病症选择最佳的那一种,就能很好的帮助缓解,实现最大化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