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需要正确对待 切勿犯五大错误
460人浏览时间:2019-04-23 14:47:05来源:乙肝
对于乙肝的治疗,很多人都缺乏基本的健康常识,往往出现错误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造成对健康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乙肝的正确医治,才能避免出现不利的因素,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犯哪些错误呢?主要的有以下五点,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谨慎对待,做到科学医治,健康恢复。详情如下:
误区一、治乙肝只保肝,不抗病毒。
目前许多患者只通过吃中草药等方法来达到保肝,只关注转氨酶化验是否正常,而不顾体内病毒一直存在,致使肝脏功能恶化,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大大增加。转氨酶不是评价病情最可靠的指标。如果病情处于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期,就应积极抗病毒。
误区二、大三阳患者需要抗病毒,小三阳不需要。
真正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和临床症状。2010年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提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包括:E抗原(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阳性者,乙肝病毒载量≥105/毫升;E抗原阴性者,乙肝病毒载量≥104/毫升。同时,对于一般的慢性肝炎,转氨酶大于正常上限两倍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误区三、E抗原转阴就说明抗病毒治疗成功了。
现在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停药后病毒持续抑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转氨酶光下降不行,DNA光阴性不行,E抗原光转换不行,最终的目标要达到停药后的持续病毒抑制。
误区四、抗病毒就是要终身服药。
抗病毒治疗并非需要终身用药。当达到停药标准,可根据医生建议考虑安全停药,并保持定期监测、随访。
误区五、治疗乙肝刚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时不用考虑耐药问题。
一旦耐药发生,会导致病情反复、病程进一步恶化等不良后果,使疾病治疗的费用增加。因此,在初始选药阶段就要选择低耐药的。
此外,治疗期间要定期监测,严密观察,在最早的时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议服药前3个月每月随访一次,之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另外,有的患者按照正规治疗方案进行一段时间后,疗程还远远不够,自觉病情已痊愈,便终止治疗。这样做不仅使得治疗半途而废,浪费了大量金钱,最重要的是贻误了病情,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急剧恶化。治疗乙肝疗程漫长,患者切不可随便自行终止治疗,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无论是对于乙肝,还是其他什么疾病,都要做到正确有效的医治,千万不要出现只顾一边的效果,忽视另一边的健康,这样不仅不能够实现健康恢复,还会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做好全方位的保障才是康复的关键。如果你对乙肝的治疗误区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仔细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你提供更多的健康基础,让你轻松摆脱疾病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