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中耳炎需注意什么?如何正确调养医治?
439人浏览时间:2019-04-20 17:11:18来源:中耳炎
对于中耳炎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状态,出现时无法及时做出医治,往往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那么,对于中耳炎患者来说,如何做好科学有效的医治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针对这一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详细分析,以便患者更好的接受医治,更好的帮助自己恢复健康,实现轻松美好的幸福生活。详情如下:
患中耳炎需注意什么?
1、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等过量运动。
2、中耳炎病人不可到吵闹的地方,会影响中耳炎病情的恢复。
3、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当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5、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注意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6、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唿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勐,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7、经手术治疗过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治疗。
8、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净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可用吹风机吹干,或让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四种调养法治疗中耳炎:
1、药物调养法
治疗中耳炎在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局部需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拭干后再滴氯霉素、新霉素等滴耳液,必要时可用1%碘硼酸粉、地枯粉等进行耳内干燥疗法,也可服用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方为
(1)蒲公英20克,地丁20克,黄芩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甘草9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连用3~5天。本方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我们将鸡血藤、金樱子根、野菊花、山芝麻这几种药材放在锅里面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熬,每天喝一次,这个中药方能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丸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知柏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2、饮食调养法
中耳炎患者除全身及局部用药外,可用下列食疗偏方进行饮食调养,有助于控制炎症,对治疗中耳炎有一定辅助作用。
煅炉甘石250克,血竭15克,儿茶15克,乌贼骨(去粗皮)100克,五倍子20克,冰片2克。
我们将上面的一些药材一起研成面妆,然后装起来,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每次取溃疡散1包,鲜鸡蛋1个,将鲜鸡蛋打入碗内,加药搅拌均匀,用炒菜锅加油适量,炒熟食之,每日食用2次。连食20~30天。
3、起居调养法
平素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患者要及时清除耳内脓液,正确使用吹耳、滴耳药物,用量不宜过多,以免阻塞脓液排出。睡眠时尽可能使患耳向下,以利排脓,擤鼻涕时,不要用力过猛。游泳后要将耳内污水排出。对婴幼儿患者,要防止奶汁和泪水等流入婴幼儿耳内,要密切观察流脓、头痛、发热、神志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可防疾病的发展。
4、针灸调养法
针刺法
急性期取风池、翳风、听宫、合谷、外关、足临泣穴。每次3~4穴,分组交替使用,强刺激,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取翳风、足三里、阴陵泉穴。弱刺激,用补法,留针15,针后加灸,每天1次。
耳针法
耳部局部消毒拭净后,取肾、内耳、内分泌、外耳穴。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
得知患有中耳炎后,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护理,特别是在饮食和个人卫生上,更要做到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切实的保障个人健康,享有美好幸福生活。如果你现在正受中耳炎的疾病困扰,不妨试试本文提到的这四种调养方法,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让你轻松摆脱中耳炎,轻松享有无疾病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