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疝气有什么后果?怎么护理更健康?
474人浏览时间:2019-06-13 11:37:11来源:疝气
如今,对于众多的家长来说,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这样一来,大家在生活当中会更多的关注身体的小细节。疝气对于很多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高发的疾病,很多的家长或许并不是那么的陌生,但是对于疝气发生的原因大家并不是清楚,下面就一起来具体的认识一下,小孩有疝气有什么后果?怎么护理更健康?小儿疝气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的话,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疝气发生的原因
发生疝气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先天性发育缺陷,二是后天性原因。婴幼儿期发生疝气,通常是由先天性发育缺陷所造成。先天性发育缺陷主要是指腹股沟结构发育缺陷。因为构成疝气的通道——腹股沟管是由内口、外口和通道三个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直接与腹腔相通的腹股沟管内口,在婴儿出生时就闭锁了,只有部分婴儿,包裹着睾丸下降的残余腹膜(称为鞘状突)在内口处的关闭延迟或不关闭,使这一通道呈开放状态。当婴儿呱呱坠地,伴随着第一阵哭声和以后的哭闹或者引起腹压增高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使腹腔内的脏器如小肠、结肠和阑尾等,从内口经腹股沟管的外口疝出,坠入阴囊内,于是,就形成了人们称之的疝气了。
疝气会导致什么后果
疝气一旦形成,它就不会或很少有自行消失的可能。相反,它可能发生如下几种可能:
1.发生疝气内容物嵌顿,即嵌顿疝,它是令患儿最痛苦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并发症。发生嵌顿疝通常由两个因素引起。第一个因素是疝的内口小,疝出的肠管不能自行回纳;第二个因素是疝出的内容物多,在疝囊内停留过久,相互挤压后,组织发生水肿,肠管就不能回纳腹腔,或者疝出的肠管内的粪便有异常改变,就会造成嵌顿。女婴疝气,常为卵巢附件疝出,卵巢疝出后,最容易发生嵌顿。疝出的组织一旦发生嵌顿,就有发生肠管坏死和穿孔的可能,随之而来,患儿就会产生腹痛、呕吐和发热等一系列肠梗阻的症状。当然,不是每一个疝气的患儿都会发生嵌顿疝。
2.“小疝”变“大疝”:初发疝,固然因为疝口小,疝出的内容物少,疝也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儿的疝口会逐渐变大,疝出的组织逐渐增多,“小疝”就会变成了“大疝”。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如拳头样大小的疝,并不鲜见。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其认识和保健意识提高,治疗时间提前,现在所看到如儿头样大小的疝块已变罕见了。
3.难复疝尤其是嵌顿疝发生时,疝囊旁的精索血管会严重受压,可引起该侧睾丸血供不足甚至缺血,导致睾丸萎缩,临床上因嵌顿疝导致睾丸萎缩的病例约占5%。
疝气患儿如何护理
那么,平时应该怎样护理有疝气的小儿,以减少嵌顿疝的发生和防止“小疝”变“大疝”呢?疝气,它虽然是属于局部性疾病,但是,它的转归却与全身健康状况有着很大关系。比如,一个营养不良和缺钙的患儿,由于全身肌肉“单薄”,腹股沟部的肌肉和韧带松弛无力,疝出的内容物经过内口遇到的阻力小,内口也不断扩大,疝袋也随之扩大,即形成所谓“大疝气”了。
同样的道理,如患儿身体瘦弱,常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症或患儿有习惯性便秘,都可直接地成为诱发疝气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时应注意补充营养,注意预防和治疗各种引起咳嗽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生,这是治疗疝气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
平时,疝出机会少的那些小儿,由于疝内口比较小,疝内容物一旦出来,极易被嵌顿。对于这类“小疝”的呵护,应注意及时将疝内容物挤压回纳,不让疝出时间过久为宜。挤压时,应令患儿平卧降低腹压,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家长采用右手五指同时对疝囊(阴囊内)做持续性向上挤压,约3~5分钟,疝内容物多半被挤入腹腔中。若家长反复挤压,疝囊不缩小,患儿因疝痛躁动不宁,应及时送医院,让医生处理,以免发生嵌顿疝。对那些已经自由出入的疝气,就没有必要急于挤压回纳了。值得一提的是,既往提倡在婴幼儿期使用疝带来治疗小儿疝气,实践已证明,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方法,近年已不提倡,因为使用不当还有发生嵌顿疝的危险呢!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的孩子都难逃疝气,疝气的发生让孩子十分不舒服,孩子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只能以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的观察,通过观察找到更多的好方法,这样对于治疗疾病有着神奇的效果。另外,孩子得了疝气,我们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千万不能怠慢。
上一篇:婴儿疝气如何危害健康?怎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