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信号提示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还要注意六种不可为
523人浏览时间:2019-05-20 13:12:31来源:糖尿病
糖尿病本身就是一个严重性的疾病类型,如果出现合并症的状况更是危害患者健康,因此需要患者了解以下这14种信号提示,如果出现可能就会有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一定要做好科学有效的防治,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保障个人健康。此外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下文提到的这六种不良行为,只有合理的避免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健康,享受美好幸福生活。
这14个信号提示糖尿病并发症:
1、头晕、心慌、胸闷。这些表现提示糖友可能有了心血管并发症。
2、浑身发胀。这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3、口渴、咽干。这说明糖友的血糖升高、血黏度增大。
4、血压上升。血糖上升,会导致血容量增多,血压也随之升高。
5、腹胀、便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诱发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能与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有关。此外还应当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6、皮肤干燥、脱屑。如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或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7、手脚麻木。如发现有对称性手足刺痛、麻木,代表可能已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若感觉一侧肢体麻木,周身难以支持,则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有脑梗死可能。
8、皮肤变色。足部皮肤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代表足部缺血。严重缺血是足部发生坏疽的先兆,若有溃疡、坏疽等糖尿病足表现,不及时治疗将有截肢风险。
9、皮肤水疱。主要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或由高血糖引起的血液渗透压升高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10、牙齿松动。多为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当,口腔容易感染炎症;同时如果口腔有炎症,也会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11、视物模煳。出现近物看不清、眼调节功能降低,提示可能有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
12、视物变红。突然感觉看东西发红,提示糖友有眼底出血。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糖友血液可能黏稠度偏高,易形成血栓、瘀血等,甚至血管破裂。
13、性功能低下。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或微血管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也会造成勃起障碍。
14、出汗异常。如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糖尿病人这六种行为不能有:
1、吃水果,专挑熟的吃
糖尿病人也需要适当吃水果,补充基本的维生素和各项营养成分,但医生会建议患者吃含糖量没那么高的水果。而水果的含糖量,除了看品种外,也要考虑果实的成熟度。一般而言,越成熟的水果,其糖分含量越高。
因此,建议糖尿病人选择成熟度稍微低的水果,这样的水果,不仅含糖量少些,其具有保健价值的营养成分也更足。
2、不吃主食,只喝粥或吃粗粮
主食中的白米饭确实升糖快,但白粥的升糖指数也高,对控制血糖来说,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白粥要配着小菜吃,血糖上升才没那么快。
多数的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长胃排空,吸收速度缓慢,血糖升的自然也慢,糖尿病人适当吃确实有好处,但长期将粗粮作为主食,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另外,像土豆、芋头等块茎类粗粮,淀粉含量高,不控制摄入量也容易造成总热量超标。而且这类食物,蒸着吃,吸收速度更快,血糖反而上升得快。
因此,控制饮食,不能不吃主食,不能只吃粥、只吃粗粮,而是在总摄入量不超标,适当调整各项营养素的比例。
3、患病之后忧心忡忡
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并且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还会引发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有些还会致死、致残,因此有的患者总是忧心忡忡,眉头不展,晚上睡觉也老是想着这件事,导致睡眠质量不好或失眠。
长期精神焦虑或抑郁,会影响体内激素,最终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的整体治疗十分不利。
4、不爱测血糖
有的糖尿病人觉得测血糖又痛又麻烦,在家总是不想测血糖。
但测血糖其实是最能了解血糖变化的一个途径,这对发现血糖异常、并发症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5、久坐不动
有的糖尿病友认为,控制病情,吃了降糖药就万事大吉了。但降糖药大多时候是降低血糖,而运动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久坐不动,不仅会增加肥胖,也会干扰药物治疗的效果,长期下来,药物治疗的效果便会越来越差。
6、忽视血脂、血压、体重
只控制血糖,并不能让糖尿病人高枕无忧,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是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糖尿病人而言,高血脂、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体重超标,危险程度也是极高的。
出现上述提到的这十多种信号提示,极大可能是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一定要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这样才能更大的降低疾病并发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最大化健康。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本文提到的这六大不良行为,只有合理有效的改善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确保自身的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