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是怎样的疾病类型?如何有效医治?

507人浏览时间:2019-05-06 15:18:14来源:血管瘤

血管瘤只是一个疾病类型的总称,旗下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分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海绵状血管瘤,它是一种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由于血管造影检查时常无异常血管团的发现,故将其归类于隐匿型血管畸形。实际该病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该病的报告日渐增多。因此做好此类疾病的防治很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消除疾病影响,创造更大的健康生活空间。

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它们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这种症状的血管瘤具有的潜伏性,高发人群是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婴幼儿,但是也有中老年才发现的。

这是一种很隐蔽的疾病,患者多因出现头痛或体检做影像检查时才被发现。值得警惕的是,在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中,无症状表现的要占总数的11%~44。在此也为患者提个醒,根据医学统计,在已出现明显头痛症状的患者中,约有40%在6个月~2年内会出现癫痫、出血及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因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绝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头痛脑热”。

对海绵状血管瘤病人,专科医师会根据颅骨x线、ct扫描、mri扫描、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依据进行确诊。

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35.8%)、颅内出血(25.4%)、神经功能障碍(20.2%)和头痛(6.4%)。无临床症状者占12.1%,有的患者有一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如病变发生出血,则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有的海绵状血管瘤逐渐增大,产生占位效应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临床病程变异较大,可以有急性或慢性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缓解期或进行性加重。

1.癫痫

癫痫为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几乎两倍于脑动静脉畸形。迄今为止,难治性癫痫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但Casazza等大宗病例统计表明:40%幕上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病灶位于颞叶、伴钙化或严重含铁血黄素沉积者,以及男性患者癫痫发生率较高。一般认为癫痫发作与病灶或出血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刺激或脑实质胶质增生有关。

2.颅内出血

几乎所有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伴亚临床型微出血,由于供血血管细小且压力低,造成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相对较少,占8%~37%。女性尤其是孕妇、儿童和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具有相对高的出血率。与脑动静脉畸形相比,本病出血多不严重,除非位于重要功能区,否则很少危及生命。出血后即使保守治疗,一般恢复也较好。

3.局灶性神经症状

症状取决于病灶部位和体积,经MRI检查多可发现病灶内或病灶外周出血。由于脑干内神经核及传导束密集,故位于这些部位的病变常有神经功能障碍。

4.无临床症状

占全部病例的11%~44%。轻度头痛可能为惟一的主诉,常因此或体检作影像学检查而发现本病,约40%的无症状患者在半年至2年后可以发展成为有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基于本病的自然病程,对无症状的或仅有轻微头痛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

2、手术治疗

有明显症状如神经功能缺失、显形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均应手术治疗。尽管部分癫痫能用药物控制,但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减轻严重程度,病人术后能停用抗癫痫药物。因此对此部分病人也主张手术治疗。儿童患者由于病灶出血可能大以及潜在癫痫可能,是手术的强烈指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全切除病变,消除病灶出血风险,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恢复神经功能。

3、放射治疗

常规放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不肯定,而且放射线有诱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因此仅对位于重要功能区或手术残留的病灶才辅助放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放疗对控制癫痫有效。

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病变,通过手术治疗能有效地防止出血和控制癫痫的发作。我院神经外科每年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约30-50例,多数病人手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或学习。推荐阅读:口腔溃疡反复治不好居然拖成癌症。

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症状明显,只要出现上述介绍的这些,就能很好的判断,以帮助患者更好的选择医治方案,进而为自身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果你对血管瘤的其他类型疾病有疑问,不妨请登录久久健康网,那里有更多关于此类疾病的信息,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健康体验,助你轻松摆脱疾病困扰,享受健康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