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诊断血管瘤 治疗血管瘤方法是什么

470人浏览时间:2019-05-07 10:10:45来源:血管瘤

婴儿一般是血管瘤的高发人群,它的出现也是让家长操碎了心,及时的带孩子到医院去观察,才能有效的解决疾病本身的伤害。科学诊断血管瘤要依据不同血管瘤的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等,让血管瘤的治疗起到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让家长们放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做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很多,你的选择至关重要。

血管瘤的诊断:

1.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大小不等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新生物;

2.各型血管瘤的皮损特点;

3.组织病理;

4.鲜红斑痣: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与扩张;

5.单纯血管瘤: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毛细血管及血管内皮增生;

6.海绵状血管瘤: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外膜细胞增生。

血管瘤治疗方法:

鲜红斑痣:鲜红斑痣可用氩离子激光治疗。铜蒸气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和冷冻均有效。也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磷32或锶90于患处敷贴,早期治疗效果尚好。外用掩盖性化妆品。

单纯性血管瘤:多数患者的皮损可在3-5岁逐渐消退。不必治疗。对长期不消退(5-7岁)或生长很快,向重要器官侵袭,或反复出血或形成溃疡,损害较大者,可采用X线照射、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磁疗或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混悬液治疗,但应注意出现疤痕等副作用。

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剂局部注射常用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注意每次用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引起局部明显坏死;可用浅层X线照射,小者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大者可手术切除。但有时会出现复发。

皮质激素:瘤体增大不适宜手术者,可用醋酸强的龙局部注射,每周1-2次,缩小后减量。

婴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强的松。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治疗血管瘤应考虑血管瘤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病员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

婴儿或儿童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婴幼儿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试用强的松龙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强的松,有时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或明显缩小。成人的血管瘤对激素不敏感。海绵状血管瘤可用3%鱼肝油酸钠或其他血管硬化剂行瘤腔注射,使瘤腔组织纤维化、瘤腔闭锁,致肿瘤缩小或消失。注射时宜暂时压迫周围组织,阻断血流,1~2周注射1次。注射剂量视肿瘤大小而定,一般鱼肝油酸钠1次不超过5ml,如疗效不好可用外科手术切除或低温治疗。面部毛细血管瘤可试用氩离子激光照射,激光或低温治疗对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疗效,但对葡萄酒斑状血管瘤疗效不佳。

能切除的血管瘤可行手术切除。切除唇、舌部血管瘤应以不影响功能为前提,如肿瘤过大则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响功能和外形。切除后可向残留的肿瘤内注射硬化剂,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缝合或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大的创面要游离植皮,洞穿的缺损需行组织移植整复。蔓状血管瘤手术时应先结扎切断与肿瘤交通的动脉,有时因病变广泛,手术时需作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出血。近年来,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技术,其止血效果远比颈外动脉结扎好。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手术时极易出血,要充分备血,并采用低温、降压麻醉来控制出血。手术也应结扎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或直接结扎下牙槽动脉或颌内动脉,当然应用TAE技术更好。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应尽量采用保存性手术。在有效控制出血的情况下,可仅刮除骨内病变,保留更多的骨组织以维护面部外形。骨质破坏过多过大,出血难以控制的病例也可采用切骨术。

综上所处,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不少,选择一个真正适合你经济实力的的方法,才是关键。如果血管瘤可以切除的话,还是要果断切除,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后期不被血管瘤问题困扰,成长的道路上也不会有更多的顾虑,治疗血管瘤,我们应该和孩子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