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肠道会长息肉?有何危害表现?
555人浏览时间:2019-05-05 14:00:12来源:大肠息肉
大家都知道,疾病的出现总有一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关联的疾病造成的,具体是何种原因诱发的,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才能更好的确定,才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实行有针对性的医治。那么,对于大肠息肉患者来说,此类疾病的出现又是受到怎样因素的影响呢?为什么人的肠道会长息肉呢?针对这一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详细分析,以便患者朋友更好的认识了解,为自身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人的肠道为何会长息肉?
1、饮食因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北美、西欧多见,南亚地区少见,可能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关。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着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损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变,发生率提高。
2、炎性刺激
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3、机械刺激
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长期便秘患者,产生的肠内毒素,或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4、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5、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6、中医观点
认为此病的发生,是湿热下注,迫于大肠,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痰血浊气凝集而致,重者五脏虚损。
二、大肠息肉的四大危害:
1、便血及大便异常
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如果严重可能导致贫血,并且肠息肉会导致腹泻、便秘等。
2、肠套叠
有时较大息肉还能够导致肠套叠,以至导致肠阻塞而发生腹痛。
3、脱垂
息肉较大或数目较多时,由于重力的联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四面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4、易恶化
很多单发性息肉病人,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恶化的几率极高!
为什么会得大肠息肉,相信通过上述的原因分析,大家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了吧,而且此类疾病出现后,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危害,需要患者朋友谨慎对待,结合自身的实际病症,选择最有利的医治方法,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恢复,更快的拥有健康。此外,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护理,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拥有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