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是如何定义的?怎样有效诊断?
511人浏览时间:2019-05-03 11:54:03来源:小儿脑瘫
对于小儿脑瘫,很多家长都是不了解的状态,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更好的医治,只有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才能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恢复的可能。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儿脑瘫呢?有怎样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呢?针对这一点,小编通过各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详细分析,以帮助患儿家长更好的认识了解,为孩子的健康恢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详情介绍如下:
世界各国学者对脑性瘫痪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脑性瘫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完整、清楚、确切、能被各国学者都认可的定义。我国对此病的认识较晚,2006年8月在长沙召开的我国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学术会议研讨通过了我国新的脑性瘫痪定义、分型和诊断标准。
(一)定义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二)临床分型
a)痉挛性(spastie):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b)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e):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athetie)、舞蹈样动作(choreie)、肌张力失调(dystonie)、震颤(tremor)等。
c)强直型(rigid):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
d)共济失调型(ataxia):以小脑损伤为主。
e)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
f)混合型(mixedtypes):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三)按瘫痪部位分型
a)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b)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c)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d)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e)四指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四)诊断条件
a)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b)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c)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d)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e)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通过本文的这几点详细介绍,相信患儿家长们对于小儿脑瘫的疾病基本定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那就结合孩子的实际病症,进行合理有效的诊断,以确定其病因和类型,进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医治,帮助他们尽快的摆脱疾病烦恼,享受健康幸福生活。如果你对小儿脑瘫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或许那里能够为你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
上一篇:小儿脑瘫怎样治疗?有何注意事项?
下一篇:小儿脑瘫是怎样分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