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

510人浏览时间:2019-04-10 13:36:34来源:小儿脑瘫

现在临床医学上,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很多,只要家长帮助孩子有针对性的选择,就能达到很好的医治效果,帮助孩子恢复健康。那么,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其中有最主要的两种,一是水针疗法,二是音乐治疗,只要做好相关的措施,这两种方法也能有效的治疗脑瘫患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

脑瘫的水针疗法:

(1)目的与作用。水针疗法是将中医学的整体观与西医学的局部疗法相结合,通过针刺、物理、化学、药理以及穴位开阖与传导等作用,对人体产生强烈刺激,从而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2)适应症。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后遗症,如失语、智力低下、中枢性瘫痪、脑瘫等类型。

(3)穴位配伍原则。主要穴位分三组,哑门、肾俞、风池、足三里、大椎、内关。下肢瘫配伍穴有委中、解剪、后血海、急脉、脑清、跟平、悬中、昆仑、申脉等。上肢瘫配伍穴有肩井、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主治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4)注射方法。选用麝香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与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选主要穴位一组,每穴注射0.5~1毫升药液,三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据病情每次选3~5穴,每穴位注射药液0.5毫升。

(5)疗程与疗效。隔日穴位注射一次,每注射10次,休息10~15天,30次为一疗程。与头针或体针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国内曾报道过用穴位注射治疗脑炎、毒痢后遗症,在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在语言、智力、运动功能提高方面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6)注意事项。局部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不宜在表皮区穴道上针刺注射,以免引起深部感染;严禁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严禁药物注入血管内;注射前必须定准穴位和阳性反应点;注射时针深刺达神经根、干时,如出现酸、麻、胀感,应稍退针,抽针无回血后再注射药物。

初次注射药物宜少,注射胸背部穴位时,针宜浅,刺入时,针尖应斜向一侧,避免直刺而误入肺部,引起气胸,最好平进针;穴位注射时最好选用卧位为宜,深部注射时,必须考虑到该部位解剖组织和相邻脏器的安全;饭后、服药后、小儿过度疲劳及发热时不要施予穴位注射。

脑瘫患儿音乐治疗的实施步骤:

音乐治疗师在对脑瘫患儿进行音乐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必须在严格的计划中完成评价、干预、确定治疗的时间和再评价4个阶段的工作。

1.对患儿进行评价,并制订康复目标治疗师对治疗对象的问题、状况、症状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治疗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2.根据康复目标制订相适应的音乐治疗计划并干预根据康复目标,以及患儿的病情、年龄、智力、运动水平,因人而异制订治疗方案。在具体实施阶段,治疗师根据长、短期治疗目标,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促使治疗对象产生符合治疗目标的改变。

3.确定治疗的时间音乐治疗要考虑年龄因素和可接受水平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脑瘫患儿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音乐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再评价治疗师确定前一阶段的干预是否取得了期待的结果。整个过程对治疗对象来说是一个逐渐向着预定目标改变过程,而对于治疗师来说,是根据预定治疗目标而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

这两种方法都是治疗脑瘫的好选择,只要家长们结合孩子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最适合孩子的那一种,就能帮助其缓解病情,实现康复的可能。如果你对此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那里有更多关于脑瘫治疗的方法介绍,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帮助,让你的孩子轻松摆脱疾病同乐,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