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三大症状表明中耳炎 需要采取科学方法医治

472人浏览时间:2019-04-22 18:12:49来源:中耳炎

对于疾病的医治,首先就是根据症状特征进行判断,进而确定病因,从而才能做到针对性的有效医治,帮助患者恢复。那么,对于中耳炎患者来说,出现此种疾病会有怎样的症状表现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结合这些可以更好的判断患者病因,进行有效的医治快速帮助缓解,拥有健康。

中耳炎的症状:

1、听力减退:在日常的生活中中耳炎的症状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困扰,相信大家也是了解的,它会出现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在发生中耳炎的时候我们也是会出现耳朵痛的现象发生的,但是有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忽略,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鼓膜切开术

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鼓膜穿刺抽液

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咽鼓管吹张

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

鼓室置管术

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根据其特有的症状,进行合理的诊断,做到有效的确定病因,进而实行有针对性的医治,帮助恢复。如果你现在正受中耳炎的疾病影响,还没有找到什么针对性的医治方案,不妨试试本文提到的这些方法,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健康保障,让你轻松摆脱疾病困扰,享受健康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