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治疗需要知道的八忌
436人浏览时间:2019-03-31 16:52:43来源:糖尿病
很多人对糖尿病不了解,在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各种误区,认为血糖降了就不要用药了,看到什么治疗偏方就一味的相信,没有最起码的主观判断,使用后才知道没效果,白白浪费钱,又耽误了正常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引起病情恶化,危害患者健康。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呢?本文对此作出了详细分析,一起去看看吧。
一忌:一曝十寒,跌宕起伏
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空腹、餐后血糖的情况要清清楚楚,所以定期测血糖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不少患者平时不定期监测,服药又随意加量或减量,导致血糖忽高忽低。长期如此,身体总处于应激状态,胰岛β细胞功能必然受损,并发症来得更早,危害更大。患者要学会监控血糖,避免血糖跌宕起伏,同时要把糖尿病治疗融入生活中,并养成“有度”饮食、运动和用药的习惯。
二忌:两败俱伤,人财两空
临床上糖尿病治疗有四大误区:
(1)过度治疗:血糖降了,胰岛功能没了——大剂量促敏药物刺激,导致β细胞功能受损;
(2)不及时治疗:药用了但血糖未达标—瞎折腾;
(3)偏颇治疗:血糖降了,肝肾功能损害了—用药时没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迷信:广告、偏方和秘方—疗效危害两不知。
专家提醒,糖尿病用药不当,容易导致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都不获益。
三忌: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频繁更替医院,频繁更换医生,不停更换药物,这对病情的控制没有任何好处。目前对于糖尿病没有能根治的奇药,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疗效和局限性,对于糖尿病,医生和病人必须互动和默契才能达到理想治疗状态。例如,目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消渴丸,若能根据血糖水平灵活调节用量,可逐渐达到血糖控制平稳,但患者不能随意换药或停药,应遵从医生的指导,否则可能引起血糖出现波动。
四忌:四体不勤,事倍功半
有部分患者特别信赖药物治疗而忽略运动的治疗效果,但实际上,糖尿病运动疗法却是简单且事半功倍的方法。研究表明,餐后运动,可以降低血糖2-5毫摩尔/升。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还能强身健体、防治骨质疏松、延缓衰老等。患者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好咨询医生,制定个体的运动方案。
五忌:五谷不分,良莠不辨
“见了麦苗叫韭菜”这是缺乏基本生产常识的秀才,而“五谷不分”则是不懂饮食治疗基本常识的糖友。一旦患上糖尿病,就要对饮食上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比如每天需要的营养四要素:糖、蛋白、脂肪、纤维素,还要了解这些营养要素都是由哪些食物提供的,自己能吃什么、吃多少。糖友们好能接受系统的训练,掌握饮食治疗的规律及窍门,吃出健康。
六忌:七窍生烟,敏感多疑
七窍生烟说的是容易被激惹,遇事爱激动,内心不平和。而敏感多疑则是指过度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症状频发。傅主任说,因为神经内分泌稳定是血糖和血压稳定的基础,经常动怒、焦虑、抑郁、悲伤的糖尿病患者,其升血糖、升血压的激素不断分泌,这样就增加了降糖的难度。因此,一旦得了糖尿病,好好听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信任医生是治疗的第一步。
七忌:八面来风,人心蛊惑
当今社会,信息太多,今天有人说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对肝肾有毒,明天有人说吃南瓜、苦瓜能降糖,这些信息往往像“八面来风”一样干扰糖友们,以至于打破其原本规律的生活及常规的治疗。
专家提醒,现在药物层出不穷,许多新药的疗效和副作用还没有历经时间的考验。因此,不要轻信广告或医托。不被忽悠的关键是多听听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用药、换药、停药。
八忌:十全十美,不切实际
由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控都必不可少。不过,有些患者就太过于理想化,往往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饮食太过严格以至于因噎废食营养不良;
(2)运动太过苛求以至于欲速不达伤筋动骨;
(3)药物太过挑剔以至于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4)达标过于追求以至于稍有波动就惴惴不安。
其实,糖尿病的治疗讲究的是对“度”的把握,过度了反而有害无益。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治疗的时候需要谨记这些,以帮助自己避免进入误区,从而实现快速治疗,恢复健康。如果你对糖尿病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在那里你能够找到更多关于该类疾病的分析讲解,能够指引你更好的治疗,帮助自己恢复健康,拥有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