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原因 如何护理糖足

450人浏览时间:2019-03-29 15:16:45来源: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很多人患上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做好预防,是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其中一种并发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糖尿病足。关于糖尿病足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大家是否都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糖尿病足有哪些原因导致的,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呢?

四大元凶致糖友足部“伤不起”

1. 神经病变致痛感下降。糖尿病人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对疼痛就不太敏感,以往可能稍微碰一下就会有感知,发生病变后可能要针刺才有痛感。所以,当足部出现破损时,病人常常因感觉不到而忽视,使足部伤口日渐扩大,诱发感染。

2. 免疫力差易受感染。众所周知,糖尿病人的自身抵抗力比较低下,免疫功能不如正常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常常“所向披靡”,侵害糖尿病人的健康。即使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别人没有收到感染,糖尿病人却“中招”了。

3. 糖友足部易出现供血障碍。足部离心脏最远,本来供血就不如其他部位,当糖尿病人出现大血管病变时,足部供血就更差,使局部皮肤营养不足,对外来的致病微生物的抵御能力下降。

4. 血液含糖高易加重病情。糖尿病人的皮肤组织中含糖比较高,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丰富的糖分给入侵的病原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一旦发生感染,皮肤的高糖分会加速病原体的快速繁殖、扩散,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护理糖足,做好五件事

1. 预防第一。预防糖尿病足溃疡,首先要管理好糖尿病。糖友需要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并在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等方面加强自我管理,要养成定期复诊的习惯。对于预防足溃疡发生,要经常查看鞋袜和双脚,看鞋袜里有无异物和异常的突起,双足皮肤有无破损、红肿以及色泽改变;剪趾甲时注意不要剪得太短;洗脚前先试水温,温度不宜超过40摄氏度;选鞋子要选宽松、鞋底柔软的,最好比以前适穿的鞋码大一号,女糖友不要穿尖头高跟鞋;不宜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伴有明显神经病变、足部畸形及做过截肢的糖友属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推荐穿定制的治疗鞋,它可通过下肢增加负重,从而把足底的压力有效分散,可预防压迫性溃疡的形成。

2、有效减压。局部压力既是足部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溃疡愈合的关键因素。因此,减压治疗是溃疡愈合的必要手段,有效减压才可能使溃疡较好愈合,并预防复发。最常用的减压方式之一是全接触石膏,它是将患者整个足部和小腿以石膏覆盖,起到保护溃疡、缓解足部受力部位的压力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由于有石膏保护,患者在打石膏期间仍然可以行走。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根据足部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鞋具。溃疡发生风险低的,选择保护性鞋具;溃疡发生风险高的,例如夏科足患者,则需要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性鞋具。提醒糖友,糖尿病足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以及功能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须得到糖友的高度重视。

3、防治感染。糖友足部一旦有了创伤,一定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双脚,看是否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及扩散的趋势,是否有骨面外露。如有,则可能是软组织脓肿或骨髓炎,必须马上去医院做骨探针、X线平片及核磁共振等检查。足部炎症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若诊治不及时,炎症便可能快速扩散,患者会有截肢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4、及时清创。对所有感染性溃疡,我国即将出版的《中国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治指南》也建议要及时进行清创治疗。创面经治疗愈合缓慢的糖友,可以选用创面负压治疗、生物制剂及高压氧治疗等多种辅助措施。创面负压治疗是一种较为成熟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的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压迫性溃疡等有良好治疗效果;生物制剂如细胞因子可促进创面愈合;高压氧疗法则是一种针对缺血、愈合能力差的患者的特殊辅助治疗方式。

5、关注血管。指南推荐糖友在50岁之后开始测量“踝肱指数”,即足部血管血压与肱动脉(上臂)血压的比值,它是评价外周动脉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踝肱指数正常范围为0.9~1.3,0.6~0.9代表轻度缺血,小于0.6为严重缺血,大于1.3则表示动脉硬化。既往有足溃疡病史、血管检查异常、接受过血管介入治疗或伴有已知心血管疾病的外周血管病高危患者,每年应对下肢及足部血管进行专科评估。糖友自己也可关注以下4方面,包括:是否有间歇性跛行(即走一段路后感到明显吃力,必须休息一阵才能继续走)和静息痛(晚上睡觉时腿疼),脚部皮肤有无变化(皮肤发凉、颜色变暗发紫),还可以摸摸踝周、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有减弱,这些都是周围血管病变的标志。

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由于神经病变,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足有哪些原因导致的,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在日常中应该如何护理,希望大家多了解,做好日常护理,对治疗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