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的康复时间

433人浏览时间:2023-03-23 08:38:45来源:黑龙江惠好医院

  如果听说身边有人得了脑梗塞,别人都会很担心。他们只是觉得这个病很严重,但是对这个病的具体常识还是有些模糊。人们应该注意了解脑梗塞的病因,那么,哈尔滨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系统的了解一下。

  1.血管壁病变

  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膜上的一层平滑细胞群。它们不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一般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和损伤会导致内皮细胞脱落,血浆成分主要是脂质和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过程更容易发生。

  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血压可直接作用于直径50-200μm的脑小动脉,如脑底部的穿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中央旁支,导致血管透明脂肪变、微栓塞或微动脉瘤的形成在这些小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对较大血管或直径大于200μm的大血管的内皮细胞的机械刺激和损伤而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时,增厚的动脉内膜容易发生溃疡,溃疡的内膜下层会分泌一些胶原蛋白、凝血因子等物质,促进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与粘附在溃疡上的血小板协同作用。其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即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板,使动脉管腔变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导致脑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组织。

  2.血液成分的变化

  在血液的有形成分中,尤其是血小板极易附着在病变血管的内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导致血流速度降低。慢性的,还有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都可能促进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模型发现,血细胞比容升高可使脑血流量减少,如果同时降低动脉压,则易发生脑梗塞。也有人认为,低剪切黏度的增加对脑血栓的形成影响较大,多发生在深度睡眠和刚醒时,恰逢脑梗塞的发生时间。

  3.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的变化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33kPa(70mmHg)高于24kPa(180mmHg)时,或心动过速或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脑灌注压降低时,随着灌注压的降低,脑小动脉扩张,血流变慢点 。如果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则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复杂,不仅由高血压的病因和机制决定,还与高血压的发展速度、程度和发展阶段有关。

  以上就是哈尔滨市关于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具体内容。仅供阅读和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