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为什么会患中耳炎 怎样快速准确的发现它
427人浏览时间:2019-06-25 15:53:41来源:中耳炎
生活中说起中耳炎,很多人都会想到成年人会患中耳炎,很多都不会想到几个月大的宝宝也会患上中耳炎,小儿中耳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儿患上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发现婴幼儿患上中耳炎?以及中医治疗小儿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如果想及时发现小儿中耳炎,就赶紧过来看看中耳炎有哪些症状吧!
患中耳炎的原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感染
当儿童患有感冒、鼻炎、咽炎等呼吸道及鼻咽部等疾病时,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细菌病毒就会通过呼吸道等进入体内,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
在耳朵与咽部之间有一条斜行的管道,医学上称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与成人是不同的,它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并且咽鼓管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这样鼻咽部的液状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同样地,当儿童患有感冒后,因为细菌感染,加上用力擤鼻,刺激到咽鼓管,病原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尤其注意春冬季节对儿童中耳炎的预防。
当3-6岁的儿童上幼儿园后,生活在集体环境,或者儿童处于吸烟、通风不好、肮脏、游泳池等不洁环境的公共场所时,家长们也要多加注意,因为这些公共场所让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病菌等容易通过鼻、咽、喉部等途径进入儿童呼吸道,使儿童患感冒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从而引起中耳咽鼓管的感染,诱发中耳炎。
2、婴儿喂奶不当
如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从而进入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受感染,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3、外耳蔓延
有一些妈妈在给儿童掏挖耳朵,虽然十分谨慎小心,但是可能儿童的不安分等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从而导致耳朵里的分泌物进入中耳,这些分泌物含有不少的细菌,使中耳受到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实际上,耳朵里的分泌物如耳屎等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如果实在太多了,妈妈们给儿童掏耳朵的时候注意力度,在儿童安静的时候,用棉签在耳道边上轻轻地拭去即可。
4、治疗中断
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儿童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如何发现婴幼儿患上中耳炎:
1、孩子没有感冒,但却在发烧。
2、到了时间点不睡觉,不肯吃东西,又是哭又是闹的。
3、对家长的话反应很迟钝。
4、耳朵里面有白色、黄色,或者是带有血迹的液体流出来。
5、用手触碰孩子的耳根地方,孩子会有异常反应,甚至是哭叫。
中医治疗小儿中耳炎的方法:
1、明椒香油
用卫生棉签蘸一些明椒香油,外敷在患有中耳炎的耳道上,每天早晚都要涂一次,坚持三四天就可以。
明椒香油的做法是,先把明矾研成细细的粉末备用,然后准备一小勺的香油在火上加热, 接着放进30粒花椒,继续煎炸直到花椒变得焦黄,有香味飘出来,然后加入明矾粉末搅拌均匀后关掉火。记住明矾也是要一起加热的,不然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明矾可以止血、消炎、清热、解毒等作用,可以治疗肺结核咳血、高血脂、十二指肠溃疡等。花椒能祛湿、止痛、杀虫,可以驱除我们体内的寄生虫,治疗呕吐、积食、关节肌肉疼痛、泄泻等疾病。香油可以凉血、润肠通便、止痛,可以用来治疗便秘、产后体虚、心血管病,效果都很不错。
2、马钱子
准备25克的马钱子,烘焙到变成黄色,然后去掉皮毛,之后用50克胡麻油来煎,知道马钱子漂起来为宜。接下来去掉马钱子,留下油备用。要治疗中耳炎的时候,先洗掉那些脓垢,再滴进2滴的药油。每天2次。
马钱子可以止痛、活络、消肿、散结等效果,但是马钱子入药是有毒的,所以要注意剂量。体质虚弱和孕妇,不要服用马钱子。
以上小编已为大家解释了小儿中耳炎都有哪些原因了,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呼吸道及鼻咽部感染、婴儿喂奶不当、外耳蔓延、以及治疗中断都会引起小儿中耳炎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尤其是没有一丁点做父母经验的家长肯定是要处处小心!而且小编在上面还教家长如何去发现小儿中耳炎呢,生活中各位家长就可以用以上小编介绍的方法来判断宝宝是否患上中耳炎了,以及在治疗小儿中耳炎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