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早期有哪些提示 常见认识误区尽量避免

511人浏览时间:2019-06-25 15:52:47来源:中耳炎

在中耳炎发生时期,很多人都不能及时发现,因为对于中耳炎早期有哪些提示都不太了解,所以中耳炎被发现之时都比较晚,而且在中耳炎治疗过程上认知上还是有不要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耳炎早期信号有哪些?中耳炎认识误区有哪些?以及中耳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希望大家看了小编以上的介绍都能及时纠正大家这些中耳炎错误的认知!

中耳炎早期信号:

1、耳鸣。

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2、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慢性中耳炎症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3、耳流脓。

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脓液的性质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耳痛。

急性中耳炎的患者会发生隐隐耳痛,这是最为常见的症状,而且这症状是持续性的,也可以出现头痛型,而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就不太明显了,同时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如果按住耳屏的话,病情就会稍微减轻。

5、全身性症状。

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尽快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主要是会发生发热,如果严重情况下的患者还会到出现高热症状,同时会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

中耳炎认识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

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误区二: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的症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的表现。

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复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狭窄进水等,尤以挖耳比较多见。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疖肿破溃也可引起耳道流脓,耳道检查及追问既往病史多能鉴别。

误区三: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手术需在停止流脓3月到半年以上,但往往由于中耳乳突炎性病灶没有彻底根除很容易复发流脓鼓膜再次穿孔。

目前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鼓室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耳炎的治疗,不仅能彻底清除炎性和胆脂瘤病灶获得根治,并能修复鼓膜听骨重建提高听力,复发的几率也很低。

中耳炎的预防方法:

1、预防伤风感冒:

中耳炎多是由于咽鼓管的感染而引起的,这种感染多半发生于感冒时。预防伤风感冒可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避免发生中耳炎。

2、游泳时候注意防止耳朵进水:

有一小部分中耳炎是在游泳时受到外伤而发生,游泳是一项良好的运动项目,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导致中耳炎。掌握正确游泳方法,避免游泳时外耳道压力突然增高,使耳膜震裂,发生感染。

3、积极预防治疗急性传染病:

中耳炎往往是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并发症,常在麻疹、腥红热、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病的后期发生。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早期治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也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

4、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中耳炎发生的重要措施,有些家长喜欢为孩子掏耳朵,所用工具不但未经消毒,还十分尖锐锋利,容易刺破皮肤和耳膜,从而导致中耳炎。

中耳炎早期有哪些提示?常见认识误区尽量避免。以上小编已为大家介绍了中耳炎早期的信号,如果你也有类似的耳鸣、听力减退、耳流脓、耳痛、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表现,就可以考虑是中耳炎了,当然千万不要把没有耳痛、耳道溢脓认为就不是中耳炎,或者觉得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等错误的认识,而且日常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所预防,这些才能保证远离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