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16:53:25 来源:www.chinabaike.com
肺吸虫病 ,中国百科网
英文名称:卫氏并殖吸虫病;肺型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药物疗法:硫双二氯酚(别丁);吡喹酮;硝氯酚;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等【病理改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鉴别诊断】【预防】【治愈标准】【预后】【概述】肺吸虫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诊断】
查获并殖吸虫虫卵可确诊。此外,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纸片固相放射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电泳和琼脂双向扩散、间接血凝试验、间接炭粒凝集试验都曾用于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最近发展的杂交瘤技术、免疫印渍技术、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等技术也开始试用。
【治疗措施】宣传教育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提供熟食或不生吃溪蟹和蛄,不饮用生水。
常用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
【病原学】卫氏并殖吸虫
【发病机理】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病理改变】根据病变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 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症状出现于吃进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重感染者在第2天即出现症状。囊蚴脱囊后,童虫穿过肠壁引起肠壁出血。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特别是大多数童虫从肝表面移行或从肝组织穿过,引起肝局部的出血、坏死。
慢性期 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大致可分为:
脓肿期 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有时可见虫体。随之,出现炎性渗出,内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接着,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X线显示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伴有胸水时,肋膈角变钝。
囊肿期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肉眼观呈周界清楚的结节状虫囊,呈紫色葡萄状。X线显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阴影。有时见液平面。如虫离开虫囊移到它处形成新的虫囊,这些虫囊可互相沟通。X线可显示多房性囊样阴影。
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最后病灶形成疤痕。X线显示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流行病学】病人和储蓄宿主是本病传染源。储存(保虫)宿主包括家畜(如犬、猫)和一些野生肉食类动物(如虎、豹、狼、狐、豹猫、大灵猫、貉等)。在某些地区,如辽宁的宽甸县,犬是主要传染源。而在多数地区,野生动物是较重要的。总之,这些病畜病兽在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上更为重要。而病兽在人、畜罕到的地区构成了自然疫源地。
疫区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蛄习惯。在一些山区,吃溪蟹有生、腌、醉、烤、煮等方式。腌、醉并未能将蟹中囊蚴杀死,等于生吃,这类吃法最危险。烤、煮往往时间不够未能将囊蚴全部杀死,是为半生吃,同样有感染的机会。东北地区的蛄豆腐及蛄酱,是山区居民的美食,这种烹调方法并未能将囊蚴杀死,食物中含有大量活囊蚴,危险性大。此外,食具污染了活
上一篇文章:布鲁菌病下一篇文章: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