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肺泡上皮―肺毛细血管损伤为主的炎症性损伤,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
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除原发病严重休克,感染,创伤等相应的征象以外,可出现
先兆: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35次/分〉,
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或有少量湿罗音,后期可闻及广泛湿罗音。X线检查可有程度不等的间质改变,血气分析PO2〈60mmHg,PCO2〈35mmHg。
ARDS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及其病因,防止肺损伤和肺水肿,以迅速纠正缺氧,为治疗基础疾病争取时间。
一、氧疗
应急措施: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如严重缺氧需高浓度大于50%氧疗。
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在氧疗的同时,应及早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PEEP时病人吸气及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可增加肺泡内压,有利于肺泡和间质液回流血管腔,有利于萎陷的肺泡扩张和不张的肺泡复张,提高肺顺应性,促进肺间质和肺泡水肿的消退,改善陷闭区肺循环,提高氧分压。PEEP的压力一般从低水平均3-5厘米水柱。PEEP本身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改善氧合而加速修复过程,避免高浓度吸氧进一步损伤肺组织。
二、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积极控制感染、抗休克等。
三、消除肺水肿,维持适宜的血容量
1控制液体入量,原则是在保证血容量足够,血压稳定的前提下,要求总的
出入量呈轻度负平衡(-500――-1000ml)。液体入量一般以每日不超过1.5~2L为宜;
2使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可用速尿40-60mg/d,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3一般认为ARDS早期不宜补胶体,因为在内皮细胞受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时,胶体液可渗入间质加重肺水肿。如因创伤出血过多时,必须输血,输血量切忌过多,滴速不宜过快,应加用微过滤器输新鲜血,避免库存血含微形颗粒血栓引起微血栓损害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有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防止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管壁形成微血栓;减少白三烯,前列腺,血栓素等的生成与释放,保护肺泡2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具有抗炎和促进肺间质液体吸收;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抑制后期肺纤维化作用。一般主张早期,大剂量,短程治疗。
护理措施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
1,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
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
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
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
2.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
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
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
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
(二)加强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保证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
(1)保障充足血容量为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条件。对血容量不足者应加快输液速度,以保证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协调。
(2)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并详细记录。对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特征应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
(3)在保证病人血容量的同时,严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发生的超负荷输液,严格记录每12―24小时液体和电解质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形成。
(三)加强一般护理
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
对症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
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湿化.
(3)神志清醒者可每日2―3次做超声雾化,喷雾吸入,每次10~20min。
2.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
3.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单。
4.重危患者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护理要点:
(1)按内科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病情,不定期测定血气分析,每班肺部听诊检查。
(3)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4)治疗护理:1)氧疗,高浓度给氧。2)按医嘱使用机械通气:合适的PEEP;低潮气量;允许
高碳酸血症。3)根据电介质测定,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4)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5)根据医嘱静脉补液,注意速度,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6)呼吸困难严重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呼吸,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各项参数,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7)给予湿化,雾化,叩背和有效呼吸等护理。8)根据医嘱给营养支持,输入血浆,白蛋白或脂肪乳剂等,给以适量的镇静剂和肌松剂,以降低代谢消耗。9)配合原发病治疗。
ARDS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并发症及对症治疗的反应。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肺损伤和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