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1 12:09:31 来源:www.fx120.net
岩骨周围病变术后脑脊液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第14卷 经验介绍 作者: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随着颅底手术的广泛开展,颅底手术
岩骨周围病变术后脑脊液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年第1期第14卷经验介绍
作者: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随着颅底手术的广泛开展,颅底手术后CSF漏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引起CSF漏的来源最常见于额窦、筛窦、蝶窦以及颞骨岩部附近的肿瘤切除术后,CSF经过副鼻窦、颞骨气房、鼓室和耳咽管流出形成外漏。本文报告我院近年来所遇到的4例岩骨周围肿瘤手术切除术后引起的CSF漏病例。
病例介绍
例1 女,60岁。因左侧耳鸣、听力减退,走路不稳两年,头颅CT显示左侧桥小脑角肿瘤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经左侧枕下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颅骨切除时乳突气房被打开,用骨蜡封闭。手术切除一直径5cm大小的听神经瘤,硬脑膜未缝合。术后恢复顺利,但于术后第15天出现CSF鼻漏,估计与开放的乳突气房有关。给予保守治疗,反复进行腰穿引流CSF及局部加压包扎,试图使局部尽早产生粘连,治疗5天后CSF漏逐渐停止。
例2 女,52岁。因左耳听力进行性下降,走路不稳,头颅CT检查证实左侧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为听神经瘤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经扩大的乙状窦前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中磨除乳突及部分岩骨,切除一直径约4.5cm的肿瘤,并进行脑膜修补,乳突磨除后遗留的残腔用肌肉组织填充。术后恢复顺利,但于手术后第8天出现CSF鼻漏,经腰穿CSF引流和局部加压包扎后CSF漏逐渐停止。
例3 男,44岁。因右耳听力下降、头痛、口角左偏1个月,头颅MRI显示右侧桥小脑角肿瘤入院。入院后经枕下入路行右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磨开内听道后壁,完全切除肿瘤,并保留面、听神经。关颅时缝合并修补硬脑膜。术后病情稳定,但于术后第5天出现CSF鼻漏,且漏出量较多。经腰穿引流CSF后无好转迹象,于手术后第11天在局麻下经原切口探查,硬脑膜外无CSF。切开硬膜,探查磨开的内听道后壁,未见明显的气房开口,然后用细的神经钩仔细探查,发现内听道后壁有一很小洞口与气房相通。用骨蜡和医用胶封闭此洞口。术后CSF漏停止,痊愈出院。
例4 男,37岁。因岩骨嵴脑膜瘤于两年前行肿瘤切除,肿瘤基底电凝;近半年来又感头痛,头昏,头颅CT检查显示肿瘤复发,向幕下及中颅窝底生长。入院后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基底广泛,侵及岩上窦两侧硬脑膜、天幕及横窦、乙状窦,肿瘤向中后颅窝生长,岩骨嵴处硬脑膜和骨质均广泛破坏。全切肿瘤,肿瘤基底硬脑膜广泛切除(包括中颅窝底、岩骨嵴、天幕硬脑膜及受侵犯的横窦和乙状窦)。颅底大片硬脑膜缺损未能完全修补。术后恢复顺利,但于术后第4天出现CSF鼻漏,经腰穿CSF引流等治疗无效,于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原切口开颅探查,术中未见明确漏口,考虑到破坏的岩骨可能是CSF漏的原因,因此用浸有医用胶的明胶海绵覆盖岩骨嵴骨质破坏处,术后CSF漏停止。
颞骨岩部位于中后颅窝交界处,其前部为中颅窝底的后壁,后部则构成后颅窝的前壁,岩骨及其周围区域是颅底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经过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该区肿瘤时,只要开放乳突、岩骨的气房结构和鼓室,术后即可能出现CSF漏。
CSF漏的来源之一是内听道后壁气化的气房。解剖研究发现,岩骨内除鼓室腔外,尚含有许多发育不等的气房。Allam对颞骨岩部的气化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岩骨内部众多气房中,有些气房如后内侧道(pesteromedialtrace)可延伸到骨迷路后部及内听道后壁(1)。据文献报道,大约20%的岩骨存在内听道后壁气房的气化(2)。在进行颅底岩骨周围病变的手术时,为了增加显露或彻底切除肿瘤,常需切除部分岩骨骨质,从而可能开放岩骨内部的气房,尤其是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需要切除内听道后壁时,可能开放延伸到内听道后壁的气房,大的开放洞口较易被发现,但对于小的破口,尤其是被碎骨屑封闭时,术中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忽略,CSF即能够通过开放的气房结构进入中耳腔,进一步通过耳咽管流入鼻咽腔,产生CSF漏。而且此处蛛网膜下腔宽大,缺乏软组织对瘘口的封闭作用,CSF漏一旦发生,很难自愈。如本组例3即属此种类型,术中由于开放的漏口很小而被忽视,手术后第5天起发生严重CSF漏,被迫行第二次手术进行修补。
脑脊液漏的另一来源是开放了乳突及岩骨外侧的气房或鼓室,在乳突气化良好的病例,气房可相当多且大,气房不仅可向岩骨延伸,而且能够延伸到穹隆部颞骨下部。在经枕下入路手术或需要磨除乳突的病人,这些气房结构多被开放,术中稍微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术后CSF漏,本组例1、例2即属此种情况,虽然术中用骨蜡封闭了这些开放的气房结构,但可能由于封闭不完全或封闭不可靠,导致术后发生了CSF漏;另外,岩骨嵴附近的肿瘤如广泛侵犯硬脑膜和岩骨骨质,可能深达鼓室或岩骨气房,术中常不易发现而被忽略,术后也必然导致CSF漏,本组例4即属此种情况。
本组术后CSF漏多发生在手术数天后而很少在手术后立即发生,可能是由于漏口局部的血块等吸收或由于CSF的搏动使封闭漏口的骨蜡等物质脱落所致。CSF漏一旦发生,应首先试行保守治疗,采取半卧位、腰穿CSF引流或腰穿置管持续CSF引流以降低颅内压;对术中磨除乳突且硬膜已进行修补,残腔用肌肉填塞的病例,可进行局部加压包扎,以试图造成局部尽早粘连。经保守治疗后一部分病人能够痊愈,本组有2例经保守治疗后CSF漏停止。对保守治疗后CSF漏仍无好转或怀疑CSF漏来源于内听道后壁气房开放者,应行手术探查,尽早进行CSF漏修补手术,以免CSF漏持续时间过长而引起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避免CSF漏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在于预防,对乳突气房、鼓室或内听道后壁开放者,应用肌肉、骨蜡或医用胶等物质进行可靠的封闭,手术结束时,反复检查封闭的可靠性,只有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有可能避免此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AllamaF.Pneumatizationofthetemporalbone.AnnOtol,1969,78:49-64.
2 GordondS,KerrAG.Cerebrospinalfluidrhinorrheafollowingsurgeryforacousticneurinoma.reportoftwocases.JNeurosurg,1986,64:676-678.
(收稿:1997-04-04 修回:199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