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评价新闻热线:0431-96618来源:新文化报・新文化网日期:2007-4-414:05:25切换:[提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
窒息后最常见的颅内病变,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各地区NICU的建立、抢救技术的提高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立实施,使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如何能更有效地改善这类患儿的预后,仍是目前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我们对本院2000-06~2002-06NICU收治的5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24个月随访评估并对其中26例施行早期干预,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50例随访24个月的中重度(HIE)患儿,全部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1],并经头颅CT确诊。以家庭顺从指导程度分为两组,干预组26例,男17例、女9例;胎龄(39141±318)周,出生体重(3112±019)kg。常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胎龄(39152±118)周,出生体重(3122±0193)kg。HIE两组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三项支持、三项对症治疗,并于病情稳定3~7d,接受丽珠塞乐、高压氧相同疗程治疗。两组均除外先天及遗传疾病,家庭状况及父母知识层次相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早期干预 干预组接受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干预。新生儿期(生后3~7d始)进行视、听、触觉刺激及前庭功能训练,延续到新生儿期后(28d~2岁)以家庭执行方式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具体干预措施参照《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2]制定,住院期间由医务人员实施干预,出院后医务人员定期指导家属在家中实施干预。干预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并发给干预学习资料。1~2个月每15~20d、3~6个月每1月、6~24个月3~6个月指导一次;了解小儿发育情况,指导和教会下一期干预计划和内容。常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及一般育儿指导。
1・2・2 随访 由专人负责于3、6、12、18、24月龄随访,内容包括:喂养史、疾病史、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检查、智力发育测定,测定采用首都儿研所“0~4岁儿心量表”测定发育商(DQ)[3]。1・2・3 预后评价 ⑴NBNA测评[2]:于生后7~8d、14~15d、27~28d由专人进行NABA测评,≥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⑵儿心量表测定发育商:DQ≥85为正常,70~84为边缘状态,<70为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NBNA评分及临床资料 统计资料显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组患儿在出生体重、胎龄、临床分度、CT分度、NBNA7~8d、14~15d分值方面无显著差异(P>0105)。两组NBNA27~28d分值有显著差异(χ2=4164,P<0105),常规组在测评中发现3例患儿NBNA分值在27~28d复测时降至<35,后期随访2例遗留
癫痫,1例轻微脑功能障碍。
2・2 智能发育评估结果 婴儿心量表检测结果表明,干预组在3、6、12、18、24月龄时DQ明显高于常规组见表1。
注:两组比较t=21067,3P<0105;t≥21987,33P<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