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溶血尿毒症综合征1例

时间 : 2009-11-27 03:08:13 来源:www.yixueda.com

[摘要]

【关键词】腹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患者女,32岁,腹痛5d伴呕吐2d,就诊于急诊科。血液分析:WBC8.9×109/L,RBC2.83×1012/L,Hb86g/L,BPC50×109/L。X线腹部平片:中下腹见数个液气平面。诊


【关键词】腹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患者女,32岁,腹痛5d伴呕吐2d,就诊于急诊科。血液分析:WBC8.9×109/L,RBC2.83×1012/L,Hb86g/L,BPC50×109/L。X线腹部平片:中下腹见数个液气平面。诊断:肠梗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收入院。医学论文网www.yixueda.com

患者5d前始无诱因反复出现腹痛,初为中上腹,后逐渐为全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入院前2d始腹痛加重伴呕吐,约5~8次/d,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无咖啡样物,非喷射性。肛门无排便排气。入院查体:T37.6℃,神清,贫血貌,巩膜黄染,四肢、腰腹背部散在出血点及淤斑,大小约0.1×0.1~3×2cm,压之不褪色。心、肺无异常,全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中上腹明显,轻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v-w,肠鸣音5~6次/min。入院后查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尿常规示BLD(++),PRO(+);血总胆红素37.4μmol/L,结合胆红素8.9μmol/L,间接胆红素28.5μmol/L。腹部B超示脾轻度肿大。给予禁食、抗感染、抑酸及强的松等治疗后,腹痛及皮下出血等有所好转。但入院第4d,患者病情又加重,无明显诱因下频繁呕吐,约10~15次/d,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无咖啡样物非喷射性,并出现头痛、反应迟钝,腹痛明显加重,解3次暗红血便,约30ml/次。查体:T38.5℃,嗜睡状,皮肤巩膜黄染加重,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v+w,直肠指检指套带血,色红,与肠液相混。急查血液分析示WBC17.6×109/L,RBC1.85×1012/L,Hb72g/L,BPC21×109/L,网织红细胞0.03;尿检示BLD(+++),PRO(++),BIL(+);血总胆红素59.7μmol/L,结合胆红素14.5μmol/L,间接胆红素45.2μmol/L;尿素氮14.94mmol/L,肌酐196.3mmol/L,乳酸脱氢酶875u/L;3P试验(-),Coomb’s试验(-),外周血涂片见较多破碎红细胞。明确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溶血尿毒症综合征(TTPMHUS)。立即输血浆每日200~600ml,连续输注7d,地塞米松剂量20mg/d,并予阿司匹林、碳酸氢钠口服,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间断静推或静滴。14d后病情好转,上述症状消失,复查血液分析示WBC9.6×109/L,RBC4.62×1012/L,Hb102g/L,BPC106×109/L;复查其余实验室指标正常。出院后继续服强的松、阿司匹林,观察6个月未复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M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实为一综合征,历史上曾认为TTP与HUS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由于二者病理基础及治疗相同或相似,现多主张将二者统称为TTPMHUS,其主要表现为微血管血栓所致的多系统损害,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系统异常)或五联征(三联征加上发热、肾功能障碍)[1]。其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血小板显著减少,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间接胆红素增高,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血清乳酸脱氢酶可达极高水平,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正常[2]。本病早期并非所有症状都出现,有些病人症状并不齐全或不典型,发病率低,极易误诊[3]。本例初诊时以腹痛为主,表现为腹痛、呕吐,且检查X线腹部平片见有液气平面,故初诊误诊为肠梗阻。随病情发展逐渐具备“五联征”临床表现,符合TTPMHUS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亦支持临床诊断。本病例腹痛等症状考虑为TTPMHUS肠系膜动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性肠梗阻)及广泛血栓对消化道黏膜损害所致。我们应充分认识本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全面分析病情,及时的做相关检查,尽可能避免对本病的误漏诊。

TTPMHUS的治疗包括血浆疗法(血浆置换或血浆输注)、药物疗法和脾切除等。其中血浆疗法的血浆置换被认为是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作用是由于正常血浆补充了患者体内缺乏或有缺陷的因子。TTPMHUS患者的血浆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使血管内皮损伤,正常血浆则有抑制这一过程的作用[3]。本例经予血浆输注,抗血小板药物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效果显著。证明在无法进行血浆置换的情况下,血浆输注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杨丽华,乔爱国.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原因分析[J].四川医学,2004,25(3):367.

[3]张之南,李家.血液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相似的文章

更多>>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

实验室检查 正常红细胞用51Cr标记后在TTP患者循环内半衰期仅3天(正常25~26天),间接胆红素 升高,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管型尿,40%~80%有轻度氮质血症,肌酐清除率下降。 1.外周血:患者均有贫血的表现,...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