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与养育无关系 发现异常要及早医治
515人浏览时间:2019-05-07 14:32:52来源:自闭症
很多家长都不了解自闭症,认为孩子出现这种病症是不当的养育造成的,要知道此病的出现并不是受养育的方式影响,它的存在只要受遗传、围生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等因素影响,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这些,就能很好的帮助孩子预防,减少自闭症儿童的出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要及时医治,千万不要拖,这样会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健康恢复的关键。
自闭症不是养育不当造成的
“在世界范围内,自闭症的发病率保守估计是6‰-7‰,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则显示达到1.2%甚至更高。自闭症已成为比较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任解释说,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两大原因有关:一是专业人员和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有所提升,二是与环境因素有关。
自闭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很多患儿身上携带的可能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既不是遗传父亲,也不是遗传母亲,而是突变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突变,尚未明确。
“可以肯定的是,自闭症绝对不是父母养育不当造成的。病因在出生前就有了,和养育不当没关系。”不过主任表示,患儿出生后疾病会发展,好的养育环境能让症状越来越轻乃至回归社会,不好的养育环境则会让疾病越来越重。
发现异常不要“等等看”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是不愿和人交往。如果孩子不理人、不看人,不会用手指人和物,要高度怀疑自闭症。”主任说,自闭症患儿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表现出明显症状,有些敏感的家长在孩子几个月时就发现异样。
自闭症患儿听力没问题,但一两岁的孩子,你叫他的名字,他像没听到一样,不搭理人,也不看人,更不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关注,比如主动跑过来说“妈妈你回来啦”、“妈妈亲亲我”。他也不会用手指指点点给别人看,和别人分享信息。
“普通孩子1岁以内虽然不会说话,仍能通过非语言与人沟通,包括手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发出声音等,你冲他笑,他也会对你笑。而自闭症孩子这些方面都欠缺。”主任说,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只是发育慢一点,或是被宠坏了,“发现问题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要尽早带到专业人员那里咨询。”
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没有药物可以治疗是自闭症的核心问题,但是这个病非常有希望被救助,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我们看到的希望越来越大。”主任介绍,救助的方法主要是科学的康复训练、教育训练,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患儿的脑还在发育,有很强的重塑性,通过大量良性的互动、训练,可以引向正常轨道。
“对于三四岁以内的小年龄段患儿,我个人推荐早期丹佛干预模式,简称ESDM,其大的优点在于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来训练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弥补先天不足。当然,训练他的人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去学习这套干预模式的精髓。”
多支持自闭症家庭
说,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专业人员、家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强调的是,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面对一个刚刚被诊断的患儿,家长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家长采取回避的态度,可是,孩子一天天耽误的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的。”主任说,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走出来,积极应对。她同时呼吁社会给予自闭症家庭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社会上流传的“自闭天才”之类的说法,主任表示,确实有部分自闭症患者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很好,比如有的人钢琴弹得特别好,有的人过目不忘,但“天才”毕竟是少数,就像在普通人群当中,也有少数“天才”一样。
正确认识自闭症的相关知识,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医治,确保孩子的健康恢复,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正受这种疾病困扰,那就赶快带他们去正规的专业医院接受医治,在为他们选择一个好的康复训练中心,这样两者有效的结合,就能很好的帮助孩子缓解这种病症,实现最大化的拥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