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管瘤的诱发原因有哪些?临床症状又是怎样的?

464人浏览时间:2019-05-06 14:58:10来源:血管瘤

针对疾病的医治,做好全面的了解很重要。就像婴儿血管瘤,如果家长们不是很了解,就无法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医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很大的健康危害,影响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做好婴儿血管瘤的正确认识呢?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婴儿血管瘤的发生原因额;二是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三是婴儿血管瘤的治疗。只要综合认识了解这些,对于婴儿血管瘤的医治就很有帮助,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实现恢复,享受健康。

婴儿血管瘤的发生原因:

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

血管胚胎发育主要有三个时期组成,如果在发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出现了问题,患者的发育就会出现障碍或者是异常,那么就会出现畸形,比如说毛细血管瘤的主要发育就是在一个时期出现了问题。随着血管的发展,在网状期就会形成一些血管聚集成团,这些就会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些血管瘤。

胚血管形成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其增殖受到严格调控,当细胞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或内皮细胞本身生理、生化、基因异常或缺陷,或由于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增高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水平降低等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增殖、血管过度形成。

雌激素的影响

雌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甾体激素,不仅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的生理作用,而且对机体的代谢、内分泌、内皮网状系统、心血管系统及骨骼生长等方面均有显着作用。大量的事实提示,某些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受着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的影响。

病毒学说

虽然国外学者通过动物模型的建立认为人类血管瘤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临床尚未找到血管瘤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因此病毒学说尚缺乏可信依据。

婴儿血管瘤的治疗:

婴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强的松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皮肤血管瘤随孩子长大会有明显变化。大多数在生后一岁内血管瘤范围逐渐增大、膨隆,随后紫红色血管瘤上逐渐出现正常皮肤。由多个点状逐渐扩大,同时血管瘤逐渐变瘪,大多数于生后2岁后消退。对于增长快速或本身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的病例,可根据情况服药、局部注射、激光或手术治疗。

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鲜红斑痣

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毛细血管瘤

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海绵状血管瘤

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唿吸道感染或恶变。

要知道,婴儿血管瘤的出现带来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只有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做到科学防范才是健康的关键。如果还在不幸患有婴儿血管瘤,也不用过度的悲伤,需要做好心态的调整,帮助孩子更好的接受医治,这样才有实现健康恢复的可能。此外,在医治的同时,婴儿血管瘤患者的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的保障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