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慢性胃炎和功能性胃病?两者有何区别?

479人浏览时间:2019-05-04 14:06:57来源:胃炎

对于一些缺乏医学基本常识的人来说,容易把两种不同的相似疾病混为一谈,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胃炎和功能性胃病,这两者有着本质上很大的差别,但是有些人就是容易混淆,不能实现正确的判断,进而影响病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慢性胃炎和功能性胃病这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如何有效的鉴定呢?本文对此做出了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话一起去看看吧。

慢性胃炎:多吃深色蔬菜

27岁的陈先生是一名广告公司业务员,经常忙于应酬,饮食没有规律。近半年来,频繁出现餐后上腹隐痛、饱胀不适,有时还伴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诊断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少数患者还会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饮食不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诱发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饮食无规律、过冷或过热、过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急性胃炎治疗不彻底,会转变成慢性胃炎。

患者应注意个体化进食。如有些患者吃了蕃薯、饺子等淀粉质类食物易出现饱胀不适、嗳气;有些患者饮酒、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时感觉胃中灼痛明显,这些“特定”食物应尽量少食。平时一定要把握进餐量,不能因喜好而多吃。要少吃多餐,以增进营养、减轻胃部负担为原则,同时要禁忌烟酒。

避免引起腹部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素充足。对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应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腰等内脏。高维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当口服抗生素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时,应同时饮用酸奶,即补充了营养,又避免了抗菌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以纠正抗菌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现象,同时保护胃黏膜。

功能性胃病:早餐吃热食

袁先生在一家外企上班,因为工作繁忙而压力过大,常常腹痛、腹胀,难受得要命,但胃镜显示没有病变。他买来胃药服食,可是只要一停药老毛病就又“上门”。经诊断,原来他患的是功能性胃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缺乏器质性胃炎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虽然一般不会引起胃部病变,但长期的腹痛、腹胀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诱因是胃动力失常、胃感知过敏,与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虑)也有关。

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进食过量的荤腥食物,会促使胆汁、胰液大量分泌,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胃病。暴食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痛和腹泻。一次吃进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还可能引起急性胃扩张。冷饮在补充体内水分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冷饮过量会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血流减少,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大量液体成分入胃,不仅会冲淡胃液,而且刺激胃黏膜,使消化道局部血管收缩,胃壁黏膜暂时缺血而发生胃肠道疾病。

因此早餐应吃“热食”。进餐前不宜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空腹时不能吃西红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杏仁等。应酬酒后不要喝浓茶。

功能性胃病的治疗关键是调养,用药为辅,针对病因纠正激发因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早晨起床后要适量喝水,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慢性胃炎和功能性胃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类型,其都有着很大的健康危害,因此只有科学的防治,才能更好的减轻病症,帮助患者朋友更好的实现恢复,享受健康。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慢性胃炎还是功能性胃病,在治疗的同时都要添加以良好的饮食辅助,这样帮助病情更好的恢复,更好的摆脱疾病困扰,拥有最健康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