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需要慎重 “降酶药”不可使用
449人浏览时间:2019-04-22 14:06:35来源:乙肝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认为只要对病情有利就是好的选择,无论有没有科学性就会盲目的使用,殊不知这种做法对于健康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无论患有什么疾病,都要做到科学有效的用药,才能帮助患者的健康。就乙肝患者来说,有些患者为了追求“转氨酶下降”的指标,盲目的使用护肝降酶药,这样很是有损健康,需要谨慎对待,切勿使用。
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经常会碰到这些十万火急要把转氨酶降下来的病人。而调查显示,正是为了追求“转氨酶下降”这样的指标,我国有近七成的乙肝病人把大量金钱花费在护肝降酶药上。但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单纯的降酶治疗没有太大意义,转氨酶复常只是解决了乙肝的表面问题,对于疾病的实质没有帮助,相反有时大量使用“降酶药物”有可能掩盖病情,贻误抗病毒治疗时机。乙肝治疗的核心问题是抗病毒,只有乙肝病毒被消灭、被抑制,病情才能获得根本性好转。
降酶药无法阻挡肝脏炎症
我国现有各种各样的保肝降酶药物数以百种,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植物药和中成药,主要含有五味子丙素、水飞蓟素、甘草酸等化学成分,这些药物可以使血液中超标的转氨酶迅速降低下来,获得肝功化验检查这一重要项目的正常指标。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近七成患者乙肝治疗的确存在“本末倒置”的情况,乙肝患者拿出自己积蓄中的多数钱财,用在“降酶药物”之上,满足于暂时性的转氨酶正常,得过且过,不求根治,致使大量资金花在无益的浪费之中。
许多保肝降酶药,如五味子、联苯双脂、垂盆草等,虽有肯定的降酶效果,可以使丙氨酸转氨酶很快复常,但肝脏炎症依然存在与发展,因为引起肝炎的病因,例如乙肝病毒等,并没有解决,仅仅降降酶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使用降酶药种类别超过三种
过多使用降酶药物不仅对病情没有任何好处,而且由于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所以过多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诱发药物性肝炎。治疗乙肝应以抗病毒药为主,这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保肝药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多数情况下只用抗病毒药物即可,不需要合用保肝药。即使病情允许应用保肝药,种类也不宜多,不要超过三种。
不少人特别关注转氨酶变化,降则喜,升则忧,这未免有些片面。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降酶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即使已经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单纯降酶而不是抗病毒,也只会造成转氨酶正常的假象,乃至延误治疗。
降酶药大行其道的原因
各种降酶药物大行其道确是一个无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各种体检要求转氨酶必须正常,“降酶”需求很大。我国各种体检,包括公务员、上学、招工、入伍等等,首先就要求转氨酶正常,如果转氨酶检查异常,一票否决,转氨酶升高者,尽快降低转氨酶水平是第一要务。
临床需要迅速将转氨酶降下来,以尽快获得临床治愈。长期以来我国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观察的最主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的下降程度,只要转氨酶降到正常,就可以划归临床治愈,各个医院、各个医生自然要使用降酶药物以求得尽快的临床治愈。
乙肝治疗长期形成的陋习,一时半会难以改变,迄今为止国家的乙肝治疗权威指南并没有对保肝降酶药物提出明确使用方法和限制,临床医生看乙肝时,只要见到转氨酶升高,100%都会加用一些降酶药物,以求得尽快见效。但是国际权威乙肝指南并无保肝降酶药物之说,也就是根本不认可所谓的保肝降酶药物。
众多药厂以生产“降酶药物”为生,如果大量减少降酶药的使用,有可能导致药厂关闭。我国有许多以生产“降酶药物”为生的药厂,每年产值较高,这些年以来还有新的各种“降酶药物”不断获得新药批号,投放市场,不少药厂,不少人员要靠“降酶药物”生存,这是我国特有的景象,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大量使用降酶药的事实。
针对乙肝的医治,一定要有科学性的进行,这样才能做到全面保障患者的健康,让更多的人远离乙肝烦恼,享受美好生活。还有,乙肝患者一定要注意本文介绍的这些内容,切勿盲目的使用“降酶药物”,这样对你的健康不是有利的,有的还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自身健康,需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