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宝宝日常姿势 姿势不对易得中耳炎

549人浏览时间:2019-04-19 18:30:42来源:中耳炎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经常会出现在儿童的身上。在日常中家长们就要注意孩子的生活习惯,有时候孩子患上中耳炎就是习惯不好导致的。专家指出,躺着哭或是平着喂的姿势都不利于孩子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患上中耳炎。那么孩子患了中耳炎如何预防呢?

干什么都要拿对姿势,即便孩子吃饭、睡觉这样的简单事也是如此。专家指出,躺着哭或是平着喂的姿势都不利于孩子健康,甚至可能导 致他们患上中耳炎。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难顺利流出体外,再加上体内内压增大,因此眼泪鼻涕很容易堵到鼻腔和嘴巴里。而且,鼻腔的黏膜与耳 咽管、中耳腔的黏膜相连,反复积蓄的液体很可能会流到耳廓里,与分泌物、脏东西聚在一起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特别是孩子感冒时,免疫低,鼻涕也比较多,如果不加以注意,更易患上中耳炎。

家长在发现宝宝大哭并且眼泪鼻涕特别多时,最好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拍打背部,方便眼泪鼻涕流出来,防止堵塞。

在给宝宝喂奶时,也不宜让宝宝经常平躺着喝奶,否则奶汁很容易跑进鼻咽腔,经咽鼓管进到中耳,引发炎症。“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 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在床上时可以用东西把头垫高一点,角度最好掌握在45度左右,这样奶汁容易咽到肚里。”

专业人士说,家长还应该注意,在宝宝情绪平稳的情况下喂他吃东西,吃完后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拍拍背部,帮助宝宝将胃内的一些积气排 出来,使体内各通道保持通畅。

如果发现宝宝鼻腔内有堵塞物,最好用棉签先将其清理干净,再喂宝宝吃东西,否则可能会导致食物呛到宝宝。

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 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 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 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 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 宝往往不肯吃奶。

专家指出,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 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 的是,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 不可拖延。

65%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 至危及生命。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最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 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补。

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 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 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孩子在日常中如何预防中耳炎,大家是否都了解了呢?关于这类疾病大家在日常中就要多加防范了。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护理好孩子的生活起居,避免疾病的发生。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好可能还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希望大家要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