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院治疗桥本氏病哪家医院好些

452人浏览时间:2020-09-12 14:06:24来源:昆明中研甲状腺医院

  提到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桥本氏病是什么。今天,就教大家如何了解认识桥本氏病。


  什么是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出现先天性免疫监视缺陷,引起免疫功能障碍,产生针对甲状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的破坏而导致疾病,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桥本氏病的特征是什么?


  这种疾病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为1:6;但是近年来,儿童桥本氏病的诊断率逐年提高,但很容易被忽视,而且还对许多儿童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例如智力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反应缓慢,骨骼停止生长,个子矮小等等,因此,建议每个人定期检查甲状腺,并在诊断病情后必须遵照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该疾病。


  桥本氏病起病缓慢,起初通常没有特殊的感觉,但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逐渐呈对称性增大,质地坚硬,边界清晰,某些患者可能有压迫症状。


  发病时甲状腺机能正常,少数患者早期可能伴有甲亢表现,当甲状腺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甲减的表现,例如疲劳,嗜睡,怕冷,记忆力差,智力低下,皮肤苍白,干冷粗厚,食欲不振和体重增加,眼睑浮肿和下肢浮肿等等。


  桥本氏病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桥本氏甲亢,甲亢甲减并存,桥本氏甲减


  01


  早期/甲亢期:


  患者只有轻微的甲亢症状,例如食欲良好,容易疲倦,轻度失眠和烦闷焦躁等。程度严重时,会出现明显的甲亢症状,只需少量药物治疗甲亢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容易诱发药物性甲减。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复发率是该阶段的最大特点。


  02


  中期/甲亢甲减共存期:


  甲状腺组织经多次反复反复破坏后,有功能正常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后出现甲减症状。该时期的另一个特征是患者有甲亢的症状,但实验室指标会略高或正常。


  03


  晚期/甲减期:


  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更多,在临床上,已经是甲减的一种表现了。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补充甲状腺素后,尽管实验室指标正常,但仍有许多人不时感到不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感染的加重,也有一些甲亢的患者出现甲亢的症状和指标,其中一些被称为“甲减转甲亢”。临床上,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每次发生甲亢都表明甲减进一步加重。


  5种桥本氏病类型


  假性甲亢,桥本甲亢,突眼型,亚急性甲状腺炎型,青少年型


  01


  假性甲亢


  少数患者可能具有甲亢的临床表现,例如心悸,多汗,神经过敏等,但甲状腺功能检查中没有甲亢的证据,并且TGAb和TMAb均为阳性。


  02


  桥本甲亢


  患者伴有甲亢,有些病例还可能有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等。可能有甲亢的典型表现。循环抗体滴度较高。这些患者的甲亢状态可以持续数年。如果服用抗甲状腺药治疗,应注意药物性甲减的发生。手术切除或放射性核素治疗均不适宜,易发生永久性甲减。


  03


  突眼型


  本病可发生兼容性突眼,其甲状腺功能可能正常,亢进或功能减退。眶后肌有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血清TGAb和TMAb均为阳性。


  04


  亚急性甲状腺炎类型


  少数患者起病迅速,伴有发热,甲状腺快速肿大,伴有局部疼痛和触痛,以及快速的红细胞沉降率,但碘摄入率正常或升高,甲状腺抗体滴度高限性。


  05


  青少年型


  桥本甲状腺炎约占青少年甲状腺肿的40%。其甲状腺较小,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抗体滴度低,临床诊断困难。在某些患者中,甲状腺肿增大较迅速,这被称为青少年增生型,并且某些患者可能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桥本氏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01


  全身表现:


  怕热,出汗,疲劳,体重减轻;


  02


  消化系统:


  吃得多但容易饿,大便次数增多,腹泻;


  03


  心血管系统:


  心悸、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绞痛;


  04


  皮肤肌肉:


  皮肤潮湿,搔痒,肌肉无力,疼痛,甚至肢体突然无法活动(周期性麻痹)


  05


  神经精神方面:


  神经质,烦躁,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失眠;


  06


  生殖内分泌:


  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重症者会导致不孕不育;


  07


  血液系统:


  会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


  08


  体征:


  大多数患者的甲状腺组织显示弥漫性肿大以及甲亢突眼的症状。


  温馨提示:任何疾病都有某些原因发生,而桥本氏病也是如此。建议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后不可轻视,更不用说将“小病”拖入“大病”了。正确的方法是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寻求专业的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治疗和调养相结合,这样才可以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