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8-31 07:40:02 来源:互联网
胆管囊状扩张症由Caroli在1958首先报告。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通常能形成很多交通性囊耳中,其内常有胆泥,胆管和胆囊内可有结石,可伴有胆囊炎、胆管炎与肝脓肿。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下面介绍中医治疗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方法。 一、辨证论治 (一)肝胆湿热...
胆管囊状扩张症由Caroli在1958首先报告。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通常能形成很多交通性囊耳中,其内常有胆泥,胆管和胆囊内可有结石,可伴有胆囊炎、胆管炎与肝脓肿。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下面介绍中医治疗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方法。
一、辨证论治
(一)肝胆湿热
1、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胁痛口苦,恶心纳呆,目黄、身黄、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2、病机分析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肝胆,或饮食不节,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肝胆,故胁痛口苦,外邪入侵,正邪搏争,故发热恶寒,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则恶心、纳呆,湿热交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目黄身黄,湿热下注膀胱则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是肝胆湿热之征。本型多因继发感染而有明显的炎症或化脓性病变。
3、治疗宜清热利湿。
(1)中药汤剂: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治疗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去生地、当归)。
方解:方中龙胆草泻肝胆湿热,柴胡疏达肝气,黄芩、栀子清热泄火,木通、泽泻、车前子助龙胆草清利湿热,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发热、黄疸明显者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除黄,伴结石者,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治疗可加金钱草、郁金利胆排石,便秘、腹胀、嗳气者,加大黄、芒硝以泄热通便。还可选清胆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加减治疗。
(2)其他药物:可选用1~2种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中成药联合治疗。
①消炎利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②功劳祛火片,每次3片,每日3次。
③清火栀麦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④熊胆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3)抗生素:
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或配合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疑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二)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右胁疼痛,可触及积块,由软渐硬,或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或见低热、黄疸、鼻衄、齿衄。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沉弦。
2、病机分析肝胆气滞,胁络不通,故右胁疼痛,气滞则血行不畅,日久瘀结成积块,由软变硬,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脾胃运化失常,则见纳差、腹胀,气血生化乏源,则倦怠乏力,气血瘀结,郁久化热,可见低热,瘀血阻于脉络,血液外溢,常致鼻、齿衄,气血郁结,肝胆疏泄失常,以致胆液不循常道,而形成黄疸。舌质黯有瘀点、瘀斑,脉沉弦,为血瘀之象。本型多为病程较久,出现肝硬化的表现。
3、治疗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1)中药汤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方解:香附、乌药、枳壳理气消胀,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红花、丹皮、五灵脂、延胡索祛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
加减:睥虚不运,食少,便溏者,宜健脾益气,可合用香砂六君子汤,并酌加鸡内金、麦芽、山楂等健胃消食之品。肝阴亏虚者,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治疗可用一贯煎养阴柔肝,兼发热者,可用清骨散养阴清热=火热灼伤脉络而见鼻衄者,可加大、小蓟、仙鹤草、三七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亦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
(2)中成药:
可选用1~2种活血化瘀之药物治疗。
①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
②三七总苷每次3片,每日3次。
③活血王每次3片,每日3次。
④鳖甲软肝片每次4片,每日3次。
二、其他疗法
药物治疗可配合针灸疗法,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治疗或采用手术引流,如病变限于一叶则可行肝叶切除术。也可采用囊肿空肠Roux-en-Y式吻合同时作部分囊肿切除。若手术后发生胆管狭窄、胆管炎时,则病情仍易复发。胆管炎如不能及时控制则预后较差。
以上是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治疗方法,一般药物治疗本病效果不好的,需要积极手术治疗。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