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抽动症

男孩从早学到晚 累出抽动症

时间 : 2016-03-29 09:10:06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关于小儿抽动症,小儿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habitual spasm syndrome)、抽动综合征(tic 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7⒉÷式细撸%~7%,有报道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性明显占优势,男女之比为3

关于小儿抽动症,小儿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habitualspasmsyndrome)、抽动综合征(tic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为1%~7%,有报道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性明显占优势,男女之比为3∶1~4∶1。多呈良性经过,也有难治性患者。专家讲述了以下案例:

“我一点都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可爸爸妈妈非得让我学,我不敢说不喜欢……”这是小嘉兴(化名)在回答心理医生时说的一段话。今年只有5岁的小嘉兴,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因爸爸妈妈给他报了五六个学习班,一天学习近12个小时,不堪重负的小嘉兴竟然患上了抽动症,必须马上接受治疗。

还未上小学学习班报了五六个

据介绍,小嘉兴今年5岁,眼看着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和其他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小嘉兴的父母担心孩子落后于别人,所以决定得先让孩子学点什么。于是夫妻二人为孩子先后报了五六个学习班,琴棋书画、舞蹈唱歌,可谓是让孩子学了个遍。由于报的学习班名目繁多,小嘉兴的父母带着他常常是学完这个班后马上就要赶到下一个学习班,遇上课程多的时候,小嘉兴要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学到晚上六七点钟,孩子几乎一天12个小时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起初的日子里,小嘉兴还对这些新鲜的东西有些兴趣,可随着新鲜感的逐渐消失,加之学习课程的不断深入和作业增多,小嘉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讨厌学习这些东西了,他讨厌老师留的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因为只要不做完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爸爸妈妈就会惩罚他。

不堪学习重负得抽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

小嘉兴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几个月后,身体出现了一些让人不安的状况。从两个月前开始,小嘉兴不仅“喜欢”上了挤眉弄眼,还总爱抽鼻子,刚开始爸爸妈妈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种变化,以为孩子是调皮捣蛋,和小朋友们学着玩的。可随着小嘉兴这些症状的逐渐加剧,父母有些不放心了,因为正常的孩子是不会总无缘无故挤眉弄眼、耸肩晃头的,于是他们带小嘉兴来到了医院。

经医生检查,小嘉兴竟然患上了名为抽动症的心理疾病,必须马上接受治疗。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不适合采取药物治疗,因此只能采取心理治疗,多为孩子减压,以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症状,但对于究竟何时能治愈,还要看孩子的具体恢复情况。

据专家介绍,抽动症在儿童心理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近几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以往一年到头也不会遇到几例,但现在平均一个月就会有10几例小患者前来就医,大部分是小学生,而且男孩要多于女孩。

莫小视抽动症可引发精神疾病

据医生介绍,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抽鼻、清嗓子,扭脖子、咧嘴、耸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全身抽搐。而感冒或精神紧张时可使该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引发精神异常、强迫症等,使行为紊乱,并严重干扰正常学习。

专家介绍,抽动症的发病原因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和不良情绪以及目前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有着一定的关系。对此医生提醒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教授的知识也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并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有交替出现眨眼、摇头、抽鼻、扭脖子、耸肩等动作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将其带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平日里也要做好全面的预防,谨防病症的来袭。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男孩从早学到晚 累...”相似的文章

更多>>

抽动症疾病

1、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颜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患儿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尖红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询问患儿的脑外伤史、产史,是否有早产、难产、剖腹产而致脑缺氧、缺血或窒息...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