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脑膜瘤

认识脑膜瘤的6大类型的不同症状

时间 : 2016-03-08 14:52:57 来源:全球医院网

[摘要]

脑膜瘤是发病率第二的颅内肿瘤疾病。对于脑膜瘤的症状认识,需要按照其按其病理学特点进行详细讲解:按其病理学特点分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各有特点。

脑膜瘤是发病率第二的颅内肿瘤疾病,对人体有着不可忽视的破坏。对于脑膜瘤的症状认识,需要按照其按其病理学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1)大脑凸面脑膜瘤

多与大脑凸面硬脑膜粘连,大脑前半球的发生率较后半部高。少数肿瘤不与硬脑膜粘连,完全陷入脑组织中,但仍靠近脑皮质,可能这些脑膜瘤源于脑沟深处的蛛网膜细胞。因此大脑凸面脑膜瘤除依其在不同部位具有相应临床表现外,还具下列特点:

①高颅压症先于和多于局灶症;

②局灶症取决于肿瘤部位,以刺激症(偏瘫)比破坏症(如运动或感觉麻痹)多见。

2)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

前者与上矢状窦侧壁粘连,后者与大脑镰粘连;当肿瘤巨大时,两者难以区分。按肿瘤与矢状窦和大脑镰粘连的部位,可分前、中、后1/3三种:

①前1/3的肿瘤可不引起局灶症,而仅有高颅压症。33%的病人有额叶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尿失禁,25%病人有非局灶性癫痫。

②中1/3者以运动及感觉性局灶癫痫为首发症状。以后出现瘫痪或感觉丧失。

③后1/3者可有感觉性或视觉性癫痫、同向偏盲和皮质感觉障碍。由于同向偏盲常不为病人所察觉,因此上述局灶症常不如高颅压症多见。

3)蝶骨嵴脑膜瘤

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球形和扁平状两种;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成蝶骨嵴内侧和外侧两种。

①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易引起视神经、眶上裂、海绵窦、颞叶内侧部和大脑脚等受累,因此相对而言,高颅压症发生率低且在病晚期出现。早期多为单侧视力减退、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央暗点扩大或鼻侧偏盲(视神经外侧纤维受压)或颞侧偏盲(视神经内侧纤维因移位受压于视神经管)。若对侧眼也有颞侧视野缺损,提示视交叉受压,此时病侧眼常全盲。晚期因颅内压增高,对侧视乳头水肿,而呈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如侵及眶上裂或海绵窦,可引起眼球运动麻痹、角膜反射障碍和突眼等。压迫嗅神经时可引起同侧失嗅。侵及垂体时,可有垂体功能降低。累及大脑脚时则出现对侧偏瘫。长入颞叶内侧者可引起幻嗅、幻味或钩回发作。

②蝶骨嵴外侧脑膜瘤:缺少典型局灶症,病情发展常隐蔽,故瘤常长得相当大,高颅压症发生率高。肿瘤向内影响视束,引起对侧同向偏盲;向后累及颞叶内侧部,出现幻嗅和嗅觉减退;压迫额叶后下部,产生对侧核上性面瘫、轻偏瘫和失语(主侧半球);额颞叶功能障碍还可以表现智能减退、健忘、计算能力和定向力差等。

③扁平状蝶骨嵴脑膜瘤:女性好发,表现为缓慢、进行性一侧性突眼、眼睑肿胀和增厚,无搏动和血管杂音,也不被压缩。早期视力和眼球活动多正常,随突眼发展和眶上裂及海绵窦受累,视力和眼球活动才出现障碍。局部颞骨增厚、隆起。常有癫痫发作。

4)嗅沟和前颅底脑膜瘤

前者自筛板及其后方硬脑膜长出,后者则自筛板外侧的眶顶部硬脑膜长出。两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主要有:①失嗅,可单或双侧,以单侧失嗅具诊断意义;②视力障碍,可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③额叶精神症状;④高颅压症晚期出现。

5)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

前者起源于鞍结节硬脑膜,后者则与鞍隔粘连,两者构成鞍上脑膜瘤。

临床表现为:①视神经和视交叉压迫症,视野障碍不象垂体瘤那样典型,且先于内分泌功能障碍;②垂体功能不足,早期常轻微,晚期明显;③肿瘤巨大时可出现肢体不全偏瘫、钩回发作、嗜睡和眼肌麻痹。

6)颅中窝脑膜瘤和鞍旁脑膜瘤

①鞍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相似;②颅中窝脑膜瘤缺少局灶症,就诊时多有高颅压表现。(凳子)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认识脑膜瘤的6大类...”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脑膜瘤疾病

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1.超声波探查 肿瘤在A,B超上和胶质瘤相比更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增粗视神经前角变钝,内常有强回声光斑或钙化,声衰减明显,其他继发性改变如视盘水肿,眼球壁受压前移等超声显示良好...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