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2-15 16:27:29 来源:凤凰中医
风湿,风湿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说起来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它是一种很常见的骨科疾病,但是也以治疗过程长而著称,是骨科疾病中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也痛苦较大的疾病。今天中医风湿科的专家们就要向我们介绍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中药入粥可良好对抗类风湿,一起来看看吧。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凡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当以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为治。
一、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2根,粳米50~100克。将防风、葱白水煎,煮取药汁备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共煮成粥。一日2次,趁热服食。可祛风除湿,通经宣痹。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的行痹证。
防风,又名关防风、口防风、青防风。防风,顾名思义,有“防风”作用,中医认为,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解痉,祛风止痒之功,本品性缓质润,微温而不燥,味甘而不峻,辛散而不窜,尤善祛风,为祛风解表要药。《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同葱白煮粥服食,对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确具效验。
二、桂枝粥
桂枝10克,大米100克,葱白2根,生姜3片。将桂枝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白、姜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服1~2次,连续3~5天。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节酸痛等。
桂枝,又名嫩桂枝、桂枝尖、川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中医认为,桂枝性味辛、甘而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的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通过发汗,加速体温散失而引起解热作用。桂皮油有健胃、解痉、镇痛以及强心作用。加葱白、生姜同用,可增强桂枝发汗解表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发汗解表,温通经脉之功。
三、二活粥
羌活、独活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二活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散寒解表,胜湿止痛。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身痛,肩臂肢节疼痛等。
羌活,又名川羌活、西羌活。中医认为,羌活性味辛、苦、温,入膀胱、肝、肾经,有散寒解表,胜湿止痛之功,对上半身痹痛尤为适宜。
独活,又名大活、川独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主产于湖北、浙江、安徽等地。中医认为,独活性味辛、苦、温,入肾、膀胱经,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祛风解表之功,《本草正义》言其“为祛风除湿通络之主药”。
煮粥服食,对外感风寒,痹阻经脉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等,无论其病程长短,均可选用,尤适用于风寒湿邪痹阻半身以下所致的腰腿疼痛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二者煮粥服食,健脾利湿,祛风通络,可治疗风寒外袭,风湿痹痛,尤可治疗上下半身风湿疼痛。
综上所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入粥,将中药的药性溶于粥当中,常食用药粥,就能够用很好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疗可以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治疗疾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却不能单单只依靠食疗的作用,科学的医治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
推荐文章:类风湿患者用药饮食上要留心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