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28 15:17:41 来源:放心医苑网
bsp; 有创icp监测 虽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的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的判断也受检测者
有创icp监测
虽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的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的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是不够准确的。判断icp变化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有创的icp监测,实施的指征为:①所有开颅术后的病人;②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的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③虽然ct正常,但gcs<7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二项以上者:①年龄>40岁;②收缩压<11.0kpa;③有异常的肢体姿态,该类病人发展为颅内高压的可能性为60%。
实施有创icp监测的方法有四种。
(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作者习惯通过dome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测压系统相连接,结果非常满意。为便于引流脑脊液,可在dome前端连接一个三通。如果没有电子测压装置,则改用玻璃测压管测压。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在脑严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插管成功。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压的准确性。脑室内测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液体返流。
(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压装置置于硬脑膜下、软脑膜表面,可以避免脑穿刺而损伤脑组织,但准确性较脑室内测压差,感染仍是主要风险。
(3)硬膜外测压:将测压装置放在内板与硬膜之间,无感染风险,但准确性最差。
(4)腰穿测压:在急性icp升高,特别是未做减压术的病人不宜采用,因有诱发脑疝形成的可能。一旦脑疵形成后,脊髓腔内压力将不能准确反映icp。
icp的正常范围为0.80~1.6kpa,2.0kpa即被认为icp增高,达到2.67kpa是临床必须采取降压措施的最高临界,这时脑容量极少的增加即可造成icp急剧上升。对具体病人来说,容积-压力关系可以有所不同,并取决于脑容量增加的速度和颅内缓冲代偿能力。作为对这种脑顺应性测试的一种方法,可以向蜘蛛膜下腔内注入或抽出1ml液体,如icp变化>0.4kpa,即表示颅压缓冲机制已经衰竭而必须给予处理。正常的颅内压波形平直,在icp升高的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的高icp波形。一种为突然急剧升高的波,可达6.67~13·33kpa并持续5~20min,然后突然下降,此称a型波。a型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型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一种为每分钟急剧上升到2.67kpa的波型,称为b型波。b型波的确切意义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a型波的前奏,提示脑顺应性降低。但也有人认为b型波可能与呼吸有关,而无特殊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