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09 16:09:58 来源:放心医苑网
四联症有两个主要的病理解剖改变,即肺动脉狭窄(又称右心室流出道阻塞)和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又称主动脉右移)是与室间隔缺损的位置有关,右心室肥厚是右心室流出道阻塞的后果。 (一)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关于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阻塞的分类尚不统
四联症有两个主要的病理解剖改变,即肺动脉狭窄(又称右心室流出道阻塞)和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又称主动脉右移)是与室间隔缺损的位置有关,右心室肥厚是右心室流出道阻塞的后果。
(一)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关于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阻塞的分类尚不统一,我们参考brock和utley的分类结合自己的实践,将右心室流出道的阻塞分为漏斗、右心室体、瓣膜、瓣环、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六个部位。本组1853例四联症矫正术中发现漏斗部狭窄362例(19.5%)漏斗部和肺动脉瓣狭窄725例(39.1%),漏斗部、肺动脉瓣同瓣环和(或)肺动脉干及其分支等多数狭窄744例(40.2%),一侧肺动脉缺如(17例)和肺动脉闭锁(5例)共22例(1.2%)。
根据胚胎学和手术所见,法乐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堵塞的病理解剖,有的是胚胎发育畸形,如漏斗部、肺动脉瓣和瓣环、肺动脉干及其分支狭窄;有的则是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继发性改变,如右心室体部异常肉柱、漏斗部和肺动脉瓣下形成的纤维环、流出腔内膜增厚和纤维化,以及肺动脉瓣增厚和钙化等。
1.漏斗部狭窄法乐四联症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有漏斗部狭窄。在漏斗部狭窄和肺动脉瓣之间往往形成流出腔。根据漏斗部的长短,流出腔分为低位、中间位和高位,也有少数形成管状狭窄和在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而无流出腔。漏斗部狭窄严重者常形成纤维环漏斗口,有时此口仅能通过一火柴杆(图40-02)。这在单纯漏斗部狭窄者多见。在小的流出腔和管状狭窄的心内膜常发生纤维化和增厚,有的甚至在肺动脉瓣下形成纤维环,这在合并瓣膜和瓣环狭窄者多见。肥厚的隔束和壁束。可分为两类:一为肉柱型,多见于流出腔较大的病例,此两束与右心室壁和室间隔之间有蜂窝状裂隙;另一为肉块型,多见于流出腔小和管状狭窄的病例,隔壁两束与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互相融合而成为隆起的肉块。
(三)主动脉骑跨
在四联症中,主动脉骑跨包括三种内容:①主动脉瓣顺时钟转位,较正常位置转向右侧;②主动脉瓣右侧移位,比正常骑跨于右心室上较多。③圆锥室间隔向右前移位,所以主动脉起源于两心室,骑跨于室间隔缺损之上。如骑跨在90%以上,需作心内隧道,故在心血管外科中被列入右心室双出口范围内。
(四)右心室肥厚
四联症的右心室肥厚是肺动脉狭窄的后果,也可能与右心室压力高和室内分流有关。在婴幼儿右心室肥厚较轻,目前多数主张经右心房切口和(或)肺动脉切口施行四联症矫正手术。年龄愈大则肥厚愈重,甚至超过左心室厚度,应经右心室切口施行手术。在成人右心室肥厚严重,常因长期缺氧和供血不足而变硬和纤维化,即使在冠状动脉灌注心停搏液下也不能松弛,造成心内修复手术的困难。
(五)合并畸形及脑脓肿、脑静脉血栓形成、脑栓塞、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肺结核等。
本组1853例中,男性、1091例,女性726例,年龄11个月到44岁,其中在15岁以下的1320例,占71.2%。有发绀的l734例,占93.6%;有杵状指(趾)的1674例,占90.3%;有缺氧性发作的45l例,占24.3%;均有蹲踞、运动性心悸和呼吸困难的病史。有高血压的128例,心力衰竭20例,肺结核8例,脑脓肿5例,脑栓塞和心内膜炎各1例。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