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15 09:53:59 来源:39健康网
外伤或摔倒后,病人髋部疼痛,不敢活动髋关节,不能站立及行走,应考虑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检查时可见病人受伤侧下肢外旋畸形。局部有压痛、叩击痛,搬动下肢时,疼痛明显加重。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根据骨折的类型、病人的年龄、身体情况以及医院的条件、技术力量等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骨折有如下几种分类:
(1) 按骨折线部位分为头下型、颈中型、头颈型、基底型;
(2) 按骨折线方向分为外展和内收型两种;
(3)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无移位、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一般而言,基底骨折、外展型骨折、不完全和完全无移位型或嵌插型骨折均考虑使用牵引治疗,骨牵引和皮牵引。身体情况不适合手术的病人,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受伤下肢固定约8周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始功能锻炼。保守治疗方法的缺点是卧床时间长,容易引发由此带来的许多并发症。
其他类型的骨折,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分为两类:
(1) 复位内固定;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前者主要用于骨折部位于股骨颈的基底部,闭合复位成功的病人。可选用的固定物包括三翼钉、多针固定、DHS等。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60岁以上,以及骨折移位严重或粉碎型骨折和骨折线紧靠股骨头下的病人。用金属的人工股骨头替换原有的生物股骨头,恢复活动和力学传导。对于年轻人的股骨颈骨折的处理应强调积极、早期的复位,减少以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手术应尽早实施,固定要牢固可靠,以便早期负重活动。虽然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骨折的状况来进行选择,尽量达到功能康复满意,而卧床时间又短的要求。
为什么股骨颈骨头下型和明显移位骨折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相当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50-70岁者最多,对于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对其治疗方法,也有许多变更,但因部位特殊,仍有不少难题尚待解决。病人年老体弱,,伤前可能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骨折后长期卧床,又容易引起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症如肺炎、血管栓塞、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精神失常、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20世纪之前,由于治疗仅以卧床为主,病人往往死于上述并发症,以后逐渐使用了内固定技术,使骨折愈合率及卧床问题进一步改善,但仍有一部分骨折难以治愈。或即便是骨折已经愈合,由于骨折后股骨头血供不足,股骨头坏死乃至塌陷的发生率很高,可达20-40%,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头下型者和明显移位者,出现不愈合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率更高。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出现的时间最早在伤后2个月,最晚在4年。即使骨折愈合了,髋关节功能也仅约50%病人可获得满意疗效,还有一部分病人出现创伤性髋关节炎,所以对明显移位或头下型骨折,保守治疗和其它手术治疗均难于愈合,股骨头也极易坏死,莫不如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样既解决了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不存在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合问题,且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所以对此类骨折应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